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阿共築“文學絲路”
http://www.CRNTT.com   2018-06-27 13:47:45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盛宴在尼羅河畔彌漫著清雅的芳香,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頂尖級作家齊聚一堂,就文學創作與當下生活、文學的傳承與創新、文學作品的翻譯等,各抒己見,共同切磋。熱烈的討論,具有真知灼見的觀點交流和靈感碰撞,仿佛為開羅驕陽似火的炎炎夏日送來了縷縷清風,使人甘之若飴,頓覺涼爽。

  早該如此 相見恨晚

  此次論壇由中國作家協會、阿拉伯作家聯盟和埃及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協外聯部與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承辦。來自中國的鐵凝、劉震雲、麥家、余華等9名著名作家,以及來自埃及、阿聯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蘇丹、也門、巴勒斯坦等50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作家與會,就相關議題展開激烈辯論。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介紹說,本次論壇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舉辦的首個以文學為主題的多邊論壇,一個重要主題是用文學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我們希望與絲路沿線國家共同搭建平台,令雙方作家了解彼此文學特別是當代文學的發展現狀,充分感知各自人民當下的情感。希望通過舉辦中阿文學論壇,擴大文學作品互譯,不斷推進有深度、可持續、更具體、更多領域的文學交流與合作,使中國和阿拉伯各國作家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豐富、更有成效,續寫中阿文學交流合作的美麗篇章。

  鐵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積極評價了這次論壇成果。鐵凝說,從實際效果看,論壇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中阿雙方作家都有相見恨晚之感,許多阿拉伯作家表示,這樣好的論壇為什麼到現在才開始舉辦?記者注意到,在一整天馬不停蹄長達10小時的對話中,眾多阿拉伯作家踴躍發言,一些人甚至發言兩次,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和很高的積極性。

  精神食糧 歷久彌香

  蘇丹知名作家卡馬魯丁·阿里說,“文學”一詞的詞源,派生於阿拉伯語的“晚宴”一詞,指為賓館提供的美味佳肴。如果說食物就如同空氣和水,是生活的必須品,任何生物無論是人類還是動植物都須臾不可或缺,那麼同樣的道理,人的心靈和頭腦也需要各式各樣的文學來洗滌和激蕩。有了文學,才能滋養精神,淨化靈魂,減輕生活的壓力與求生的艱難,為內心帶來平靜與幸福。

  此言可謂精辟,講出了文學的真諦。同為文明古國,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學積澱。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代表的中國最早詩歌集,與“停下來,朋友!讓我們哭泣”為代表的阿拉伯最早的抒情詩歌——懸詩一樣,在詩歌審美和藝術性情趣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演繹著文學特有的美感。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何方,那麼任何風都不是順風”。文學,恰恰是通過優美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豐富多彩的藝術審美,帶給人們心靈啟迪和精神感悟,給人們指明要駛往的方向和路徑。

  中國作家余華與埃及作家阿拉·阿斯旺尼都曾經是牙醫。他們既給人治療牙疾,更以深刻的文學作品,給讀者帶來精神的慰藉。同樣的經歷,使余華對阿斯旺尼“惺惺相惜”,他深有感觸地說,阿斯旺尼在從客戶嘴裡拔出牙齒的時候,也拔出了他們的故事。這一形象、貼切的比喻,得到與會者的陣陣掌聲。

  阿里在發言中引述埃及大文學家、詩人、哲學家阿巴斯·阿卡德的話說:“人活在世上只有一次生命,對我來說這遠不夠,它不足以激發我內心的活力,只有文學和閱讀才可以賦予這有限的生命以新的生命,雖然它不能在數量上增加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拓寬其深度”。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