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寡言的一家之主
趙康民身高1.78米,高高瘦瘦,嗓音喑啞。在家人眼裡,他不愛表達,滿心全是考古。
趙康民的次子趙奇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哥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感覺我們哥兒倆長這麼大,父親這一輩子跟我們說的話,都不超過一百句。”
退休前,趙康民的吃住幾乎都在臨潼區博物館,有時,妻子會在下午給他送飯。他的飲食不講究,大多是饅頭。退休後,他沒有停下工作,將心血繼續傾注在文博事業上。平時,只要一聽說館裡來了新文物,趙康民就會立刻去博物館。
在家裡,他的時間也大多在書房中度過。趙康民生活簡單,作息嚴格。每天早上4點準時起床,進書房整理書稿或者閱讀;晚飯後,他步行去兩公里處的博物館;到晚上10時許回家睡覺。
但更多時候,趙康民會在書房寫書稿。這個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書房,陳設簡單。滿眼望去,是占據了一面墻的書櫃,和一個靠窗的整潔書桌。平時,趙康民在這個書桌前伏案寫作。在無數個日夜裡,他寫下一本本書稿。一筆一畫,每一頁的字跡都端正、遒勁。
他不關心家中瑣事,沉浸於自己的考古世界裡。他的工作也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家中一切事務交由妻子管理,兒孫交由妻子照料。趙奇的女兒出嫁時,趙康民仍在埋頭工作。家人見此情形,還拍下了他在書房工作時的認真背影。
“在過去,臨潼是文物大縣,出土了各個朝代的文物。父親作為臨潼區博物館少有的考古學家,各個方面都得研究,工作比較繁瑣。”趙奇學習過考古,深知考古的枯燥。他認為,父親將畢生都奉獻給了考古事業,難能可貴。
趙奇回憶稱,趙康民曾說過,對他父母有虧欠,“父親看望我爺爺奶奶的次數很少,他自己說過,對爺爺奶奶,他這一輩子不孝。”趙奇說。
“談文物能說上一整天”
王肅是趙康民的學生,1986年左右,王肅還是一個26歲的年輕小夥。那年,王肅來臨潼普查文物,跟隨趙康民學習考古,被他深厚的考古功底所震撼。“老人家的古漢語、甲骨文功底很好,我的古漢語、甲骨文都是跟他學的。”王肅告訴北青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