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電視劇為何屢屢掉進“邏輯黑洞” 
http://www.CRNTT.com   2018-06-05 11:15:54


 
  男主角在高速路上超車,被警車追出了幾公里。一路上他多的是機會開口要求女主角“頂包”,偏偏全程緘默,直到停車後當著警察的面向女主角說出“請求”,由此“觸犯當地法律”。這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非比尋常的行事邏輯,都是為了此後一連串人物交集、性格展現、情節發展而“服務”的。

  透過這些背離常識或常情的情節,一種“為編而編”的直通車式寫作手法浮現——編劇為劇本擬好了幾個戲劇高潮,哪裡轉折、哪裡衝突,然後把人物硬拉進去,讓他們交鋒。故事生編硬造,人物自然很掙扎,因為所有的行為邏輯都是被預設,而非遵從人物本心的。

  只寫“自己相信的”,只寫“自己身臨其境想人所想的”

  是什麼造成了劇情橫衝直撞、罔顧邏輯?業內人士分析,一些編劇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筆下的人物,並沒有持續豐富自己對世界的探索。

  中國電視劇年產1.4萬集,許多職業編劇每年能寫兩部戲。如此快餐式創作,一旦生活實踐填不滿劇本空白,編劇只能調用套路、標簽、功能性人物和空心化寫作。

  來看一部商戰劇,即便不是金融圈內人,觀眾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套路和臉譜。男主角頗有天賦,所以他在公共場所可以大聲點評陌生人的衣著細節,被評者非但不惱,還表現出對他觀察力、判斷力的欣賞。男主角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勁頭,所以他遇上的客戶必是蠻不講理的麻煩製造者,要麼往他腦袋上扣碗面條,要麼胡謅一個無厘頭的任務,耍得他在城內團團轉一整天。而涉及到家族企業內部爭鬥,纏綿病榻的父親、同父異母的姐弟、利欲熏心的繼母、遊戲人間的“二世祖”,所有標簽一應俱全。

  打量該劇,金融投資是時髦話題,內裡情節都是玩濫的套路。依賴於“話題+套路”,再拉扯幾個標簽式人物,如此劇情難怪會被人在彈幕上質疑:“編劇,你自己信嗎?”

  劇本要與常識、常情嚴絲合縫,有一條編劇原則值得重申——只寫 “自己相信的”。而要做到這一點,著名編劇劉和平的創作方法值得廣而告之。“你無法預設人物的狀態。”在他看來,每個劇中人都有其完整的性格和行為邏輯,需要編劇設身處地為自己筆下的角色著想,而非籠統地按大綱既定的路線圖一路飛奔,更不能躺在套路裡敷衍了事。他的理念是:“戲是找出來的,得自己身臨其境地找,想劇中人所想。”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