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充滿著生命關懷的汶川馬拉松“默語賽道”沒火,而千里之外的秦皇島馬拉松,卻因一條精英選手意外退賽的朋友圈吐槽火了。
5月13日19時43分,帶著A0001號牌的精英選手劉慶紅,在個人朋友圈“吐槽”秦皇島馬拉松賽組委會:在她因過敏送醫急救醒來之後,沒有見到賽事組委會的人,也沒有得到組委會的有效幫助。
劉慶紅的這條“私人化”的朋友圈吐槽,因為“北大女生”和“精英跑者”兩個身份標簽而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替北大女生劉慶紅問問秦馬組委會》《選手休克被送至醫院,醒來竟無人支付醫藥費:組委會、保險公司、醫院都有話說》《秦馬跑者休克退賽被送醫 醒來身邊無人參賽號碼布被拿走》等相關媒體報道也分別通過各個渠道推送出來,引發了更大的輿情與爭論,一種“馬拉松果真是中產階級廣場舞”的嘲諷之聲也開始在更大範圍流傳。
馬拉松運動的井噴必然會暴露出一系列各種各樣問題,這是馬拉松運動在國內還處於粗放式發展階段的客觀規律。2017年,中國各類規模馬拉松賽事場次達到1102場,參賽總人次高達498萬,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236%和77.9%。
然而,沒有這種“爆發式”的發展,也就很難會有接下來持續不斷迭代升級的賽事產品、系統服務和商業價值,也不可能培育起基數龐大的體育人口和新興跑步人群。畢竟498萬對比13億人口只是一個小數目,何況還只是“人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