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我國首顆地震觀測衛星在軌測試工作過半
http://www.CRNTT.com   2018-05-13 10:09:49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從中國地震局和國家航天局獲悉,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目前在軌測試工作已過半,初步結果符合預期。

  “張衡一號”是我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也是國家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於2018年2月2日15時5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計劃在軌測試期為6個月。根據《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研製總要求》和《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在軌測試大綱》, “張衡一號”在軌測試大體上劃分為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數據質量評價等3個相互交叉的工作階段。

  初步分析認為,“張衡一號”入軌以來已經完成的各項測試功能指標總體滿足工程設計要求。除常規測試外,針對“張衡一號”的特殊要求,開展了地震帶軌跡匹配捕獲、平台電磁潔淨度測試、平台及載荷工作互擾、平台及載荷多種工作模式切換等專項測試工作。星地測控、數傳、地面數據傳輸鏈路穩定可靠;任務規劃和指令編排上注鏈路正常,數據處理流程不斷優化,具備各載荷各級數據處理能力;數據管理能力基本滿足設計要求。

  截至5月12日零時, “張衡一號”衛星安排了2個階段的全載荷觀測任務,配合在軌測試任務,累計取得0級、1級和2級數據文件38萬個,數據量8.22TB。

  利用“張衡一號”在軌數據,初步獲取了地球地磁場總場以及南北向、東西向、垂直向三分量分布,對比了同期歐空局SWARM的B衛星觀測和IGRF全球分布圖,其趨勢和主要特征一致;初步獲取了4月電離層電子密度和電子溫度的全球分布,與該季節電離層結構特征吻合,與IRI2016模型、以及法國DEMETER衛星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中國地震局、國家航天局表示,將繼續完善衛星在軌性能指標測試和國內外星地聯測,做好數據質量評價,按期完成在軌交付任務,做好衛星應用、合作研究和數據共享,充分發揮衛星運行和應用效益。下一步,將提高數據處理時效性,推進 “張衡一號”衛星數據在地震監測、地球物理、空間物理、電波傳播以及地球系統科學和多圈層相互作用研究。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