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自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由官派改為民選後,丁守中就一直在每屆初選中都爭取獲得國民黨提名,但卻每屆都面臨雖然與他具有較大的同質性,但“背景”更強大對手,而不得不退讓,或是敗下陣來。其中一九九四年的首次台北市長選舉,他在國民黨內的對手是原官派市長、李登輝的親信黃大洲。這個佈局就決定了對黨忠心耿耿的丁守中,必須服從黨中央的部署大局。但首次參選的丁守中,還是出演其應當扮演的角色,因而頂著“道格”颱風帶來的風雨交加,在台北巿長黨內初選說明會中,痛陳台北市巿民求新求變的強烈需求。這一幕,與當時國民黨已經浮現並氾濫成災的“黑金”選風,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最後為了避免扯薄國民黨支持者的選票,還是明“輸”實“讓”給了黃大洲。然而,丁守中的顧全大局風格,並未能促成預期的戰果。剛成立的新黨挾其旋風,推出趙少康初選,形成泛藍陣營“鷸蚌相爭”效應,讓民進黨的陳水扁以少數得票率“漁翁得利”,六年後的“總統”大選,也由於宋楚瑜退出國民黨參選,再次讓得票率不高的陳水扁“冷手拾個熱煎堆”。
此後的幾次台北市長國民黨黨內初選,丁守中也是同樣的遭遇。一九九八年,由於當時聲望最高的馬英九說過數百次“不選”,因而丁守中勝券在握。但馬英九在國民黨基層熱推之下,最後還是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丁守中當然不敵馬英九,而且也必須服從大局退讓,八年後丁守中捲土重來,而這時馬英九和國民黨中央都屬意於郝龍斌,而在國民黨退將中,郝龍斌的父親郝柏村的威望比溫哈熊高,丁守中再次敗陣。再過八年,丁守中遇上了自己的恩師連戰的兒子連勝文,即使是自己的條件比連公子要好得多,但也不得不退讓。而這次是丁守中第五次投入台北市長初選,終於以平均支持率百分之四十七點六的大比數,擊敗對手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前“立委”孫大千、張顯耀,並與他們拉開約三十個百分點的距離,初嘗勝果。
文章分析,丁守中此次終於熬出頭來,利好因素較多。其一是他的對手均不強,也沒有此前歷屆那樣的特殊背景,形象和口碑皆不錯的他,當然是佔盡上風;其二是他的前後二十四年五次參加初選的經歷,讓接受民意調查的市民,感到應該還他一個公道,因而都把自己的支持對象剔選了他;其三是他雖然屢戰屢敗,但仍然毫不懈怠,堅持跑遍台北市的各區各裡,對台北市的情況摸得較準,也清楚了解台北市民調需求,因而其競選政綱較能獲得市民們接受,當然在初選民調中佔有優勢;其四因為是全民調,亦即民進黨的支持者也可參與,可能也有一些對黨中央仍在打算“禮讓”柯文哲的民進黨支持者,“擺爛”地在民意調查中支持丁守中。這後一種心態極為重要,實際上就已經有民進黨大佬強調,如果黨中央最後還是確定“禮讓”柯文哲,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一些民進黨人及支持者,寧願將手中選票投給丁守中。這種情緒,與以往在國民黨初選全民調中,民進黨有計劃地動員其支持者“灌票”給國民黨實力較弱的參選,完全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