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拔管”後政治態勢各種可能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8-05-01 09:08:21


 
  文章指出,管中閔倘以“復仇者”的心態參選台北市長,並仿效當年的民進黨營造“悲情參選”氛圍,可能會激發泛藍支持者不再“含涙投票”以至是“含淚不投票”,並迅速歸隊,此將會促使四年前流失給柯文哲的票源回流。至少是有較為強悍的“母雞”帶領國民黨市議員候選人“小雞”的選情可能。正因為如此,柯文哲才先後兩次批評“拔管”是“白痴”,其原因就是要討好國民黨支持者。

  倘果如此,可能會刺激民進黨。因為不但是黨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擔心缺乏“母雞”帶領選情,而價值觀已經與民進黨背離的柯文哲又起不到“母雞”的作用,再加上倘管中閔參選台北市長,對他們的選情威脅更大,因而必然要求黨中央終止於柯文哲的合作,自行推出市長參選人。即使是未必能拿下市長,也可保住市議員議席。

  那麼,民進黨推出何人參選台北市長?只有兩人可以勝任,一是陳菊,二是賴清德,其他人皆“非”。而陳菊在陳水扁任台北市長時出任市政府社會局長,有群眾基礎。但那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只有五十歲以上的市民“有感”。另外,她倘若參選台北市長,就發揮不了“桶箍”作用,無法協調及全面操盤民進黨的選情。還有,她的身體狀況並非最佳,落場參選可能體力不支。

  動員賴清德參選台北市長,可能最符合蔡英文的利益。一方面,讓“‘台獨’工作者”離開“行政院”,可以減輕對她的干擾,避免其侵蝕自己的職權;另一方面,賴清德未必能贏,這就將挫低“賴神”的氣焰,消減對自己爭取連任的威脅。據說民進黨中央將在五月中最後決定是否繼續與柯文哲合作,就看蔡英文是否會“錯失”此良機。當然,倘管中閔仍然堅持不選台北市長,那賴清德參選台北市長就是一個偽命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