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在清明溯訪鄉愁的源頭
http://www.CRNTT.com   2018-04-06 00:27:51


 
  《左傳·成公十三年》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謂國之大事,其實正是文明成熟、文化成型的典型標誌。早在春秋戰國,中國人的祭祀,就有了一套相當完備的程序禮儀,“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而清明的祭掃更是自古而然,半點都馬虎不得。

  據《清通禮》記載,清明掃墓有著嚴格的步驟:“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於兩千多年前,就專門為國之大事的祭祀設一特定日子,可見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這也難怪梁漱溟先生謂之中國文化“實是一成熟了的文化”。

  對於故鄉,如果說最普遍的一個解釋是,它定義了我們從哪兒來,那麼所謂鄉愁,則正是維繫我們和故鄉的那根無形的情感紐帶。而清明的意義,就在於提醒我們,不管我們離開故鄉有多遠,也不管我們要走向何處,都有必要回溯我們的根源:既要明確到哪兒去的方向,也要記得從哪兒來的起點,唯此,我們才有可能懂得“我是誰”的真正意涵。 

  溯訪鄉愁的源頭,釐清文化的根脈,還禮於俗,認識自我,清明功莫大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