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網評:新春中國年,天佑中華願
來源:中國網 作者:唐偉 中國作協
炎黃一脈,中華一家。身份共同體的形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時間意義的認領。新春中國年,以其周期最長、意義最全的節慶色彩,輝耀著華夏的精神圖騰。綿延千年的古老狂歡,賡續著最中國的鮮活記憶。
相形之下,西歷的元旦,更像是一次彩排:它提醒普天之下的炎黃子孫,時間的流轉,來到了年終歲尾,離“爆竹聲聲辭舊歲”的大戲上演已為時不遠了。如果說,“新年快樂”是流行世界的通用語,那麼,“新春吉祥”則就是最地道純正的中國方言。
中國方言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故事呈現中國主題。在新春中國年這出紅彤彤、喜洋洋的終年大戲裡,闔家團圓,永遠是最核心的主題。
當時間的鼓點,敲進臘月的日曆,遠方的游子,就開始了一年中最熱切的期盼。不管歸鄉的路,是那迢迢千里,還是風雪阻程,都無法抵擋游子“遠思秦雲暮,歸心臘月春”的回家腳步。而現如今,每年一次世界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移,也都是為赴那一個團圓的約定。
與異鄉期盼歸程遙相呼應的,是在家掰著手指的殷切等候。“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砍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打糍粑, 二十九,樣樣有……”,一邊靜候游子的歸來,一邊準備過年的活計,無論歸來是功成名就,還是無為碌碌,都已不再重要,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心願。
新春佳節的中國故事,有團圓的核心主題,更有精彩紛呈的故事元素和濃墨重彩的故事情節。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襖。”在這出年度大戲裡,人人分享參與,不分男女老少,不分主角配角。“釣簾欲迎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粘福字,貼春聯,“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正楷或隸書,堂堂正正的方塊字,一橫一竪透露出精氣神,一撇一捺飽含著家國情,紅黑映襯,醒目亮眼。新春中國年的喜慶,不僅有平面的中國紅,也有鮮艶的立體感,街頭村口的大紅燈籠掛起來,在爆竹聲中搖曳出紅紅火火的張燈結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