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裔占美“青少年諾獎”決賽選手1/4
http://www.CRNTT.com   2018-01-29 09:27:27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  近日,全美公共科學協會和雷傑納隆獎宣布2018年最終進入雷傑納隆科學天才獎決賽的40名入圍者名單,根據獲獎名單公布的姓氏,其中包括至少12名華裔應屆高中畢業生。

  雷傑納隆科學天才獎,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科學競賽。在2017年晉級決賽的40名選手中,也有11人為華裔。

  據統計,以往奪得冠軍的選手中,有95%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70%的人會獲得博士學位。目前,至少有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其學生時代曾經獲得過這一獎項,故雷傑納隆科學天才獎也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南加聖地亞哥峽穀峰學院12年級華裔學生陳心洋入圍決賽40人名單,她獲選決賽的科學論文有關“包裹細胞膜的納米裝置用於抗藥性細菌的抗毒力治療方法”。

  抗生素耐藥性細菌影響數百萬美國人,出現了更多的超級細菌,問題越來越嚴重。陳心洋開發的納米裝置具有高效的毒素吸收能力,可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消除多株抗生素耐藥菌。

  從華裔少年陳舒揚就其研究項目“流感藥物的篩選”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進行交談,獲奧巴馬大加讚賞;到被喻為美國文壇小巨人的華裔神童鄒奇奇,10歲時出版20萬字文集《飛舞的手指》。越來越多華裔少年在各領域的嶄露頭角,華裔教育給人們帶來的震撼越來越強。

  華裔為何多學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華裔天才取得卓越的成績,與他們的天賦有關,也更缺少不了勤學、上進的優良品質。研究人員說,亞裔學生因其所生活的文化氛圍,往往被灌輸了勤奮比天賦更重要的觀念。

  同時,華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有著獨到的一面。這不僅體現在對子女教育方面不吝金錢,也表現在用於督導子女學習的時間最多。華人父母不但重視學習熱情,更在意督促子女學習當下社會所需求的知識和學科,也即重視社會應用價值較高的功利性學習。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