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馬拉松再現選手猝死“魔鬼賽道”引人憂
http://www.CRNTT.com   2018-01-26 11:12:14


參賽者在路邊休息。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事實上,在2017年的港馬比賽後,就有參賽跑者向澎湃新聞記者反饋,那一屆比賽中沿途的救助站裡,並不是每一個站點的救助物資都是齊全的。

  “我當時在賽道上恰好遇到了另一位跑者突然缺氧休克,我就進行短暫處理幫助那位跑者緩解症狀。”那位跑者本身就是一位醫務工作者,他描述當時救助站的情況並不令人滿意,“但到達救助站後,發現沒有更多的救助資源,只能將那位跑者立刻送往醫院。

  而如果翻看過往香港國際馬拉松的歷史,跑者很容易會發現高傷病率從未遠離。

  據報道,2018年港馬在全程設置了42個急救站,但依然有31名重症跑者送院治療,其中3人生命垂危。而在2016年,有810名跑手抽筋及不適,24人送院,其中兩人情況嚴重。2015年,有超過1100人受傷,40人送院治療,2人生命垂危,其中1人不治身亡。

  最嚴重的傷亡情況發生在2006年,由於空氣污染嚴重,當日有4800多人抽筋及不適,22人送院,其中一位33歲的男性跑者不治身亡。

  港馬為何成了“魔鬼賽道”?

  從“亞洲最難”到“魔鬼賽道”,這些年在港馬中不幸去世的參賽者不僅是10公里跑者,甚至有半馬和全馬的跑者。

  那麼,港馬為何頻頻發生意外?或許,香港本身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能被稱為“魔鬼賽道”,香港國際馬拉松也並非浪得虛名。在維港的環抱之下,香港的相對濕度也要比其他賽道高出一大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