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概念店”模式興起 中國服裝消費迎來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1-18 17:03:12


 
  很多傳統店舖也在進行著科技升級。虛擬試衣鏡、智能量體儀等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場服裝店面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型百貨商場,不少服裝店面都配有自助體驗機,顧客輕掃條碼,衣服尺寸、價格、庫存和穿著效果一目了然。

  從科技與產業的融合成果來看,服裝業正在從生產製造自動化向生產、銷售鏈條全智能化躍升。“科技在消費側市場端的應用,將極大增加用戶體驗與互動。也正是通過提升體驗,企業將更好實現柔性化製造和快速反應。”孫瑞哲認為,在科技與傳統的交互中,服裝業正構築更有想像力的未來。

  服裝or文化?跨界不在話下

  服裝是文化和藝術。隨著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產品中尋求文化和心理認同。從賣產品、賣服務到輸出文化,是大多數服裝品牌的轉型方向。在近幾年的服裝零售店中,文化元素越來越多,有的甚至成為集服裝、讀書、茶藝等為一體的生活空間,大打“跨界”牌。

  例外就用一家名為“方所”的書店迅速在文藝青年中“走紅”。毛繼鴻認為,企業要把視角擴展到生活。開設“方所”,就是提供一個文化和藝術的平台,讓消費者找到衣服之外的更多認同感。

  不只是例外,依文、之禾等服裝品牌也成立了生活空間概念店,將生活美學融入商業之中。“有文化內涵的品牌才有生命力,長久的韌性。我們願意與文化做更親近的接觸,使消費者購買產品不僅是一種物質消費,也是精神收穫。”服裝品牌愛慕集團董事長張榮明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