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網評:酒托騙局怎就變成了溫柔陷阱
來源:光明網 作者:然玉
近日,記者臥底調查酒托全產業鏈,發現有一種典型的酒托騙局,其組織內部分工明確,“托頭”負責招攬人員,“鍵盤”負責在婚戀網站冒充女性與男網友聊天,在獲得對方手機號碼後,由“傳號手”將信息發給“酒托女”。最終,“酒托女”邀約男網友去指定的商家高額消費。據業內人士介紹,酒托行業成本不高,收入較為可觀,一些“敬業”的酒托女月入數萬沒有問題。
作為一種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特殊職業,“酒托”的存在頗有年頭了。此前,麗江酒托事件被媒體一再曝光就曾引發廣泛關注;此番“京城酒托騙局”曝出,更是印證了這一行當的分布之廣、貽害之大。不難想見,在各個地方,酒托群體及其消費騙局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利用城市特有的社交文化和市場環境,酒托們賺得盆滿鉢滿,只留下受騙者黯然神傷。畢竟,看似最溫柔的陷阱,往往總是最具殺傷力的。
市場經濟的規律是,任何一門有利可圖並可長久維繫的生意,都必然會形成不斷細化地分工合作。北京的酒托形成“全產業鏈”,同樣合乎這樣的邏輯。比如說,“鍵盤”專門負責搭訕男網友,熟能生巧之下,他們甚至還總結了一系列標準化的“聊天範本”;與之同理,身經百戰的“酒托女”們每每出動也幾乎是必有斬獲。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作為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的詐騙群體,酒托較於普通消費者的博弈優勢,正變得越來越大。
事實上,所謂的酒托騙局絕不是孤立存在:一方面,它根植於城市階層普遍的婚戀焦慮,放大並利用了各類網絡交友平台的審核漏洞,就此而言,它實則也可以看成是“曖昧經濟”的特殊變種;另一方面,它投合了餐飲市場競爭過剩的基本格局,敏銳捕捉到了商家攬客壓力,並提供了一種“帶客誘導消費,拉升經營業績”的投機式解決方案。置於這種大背景下,酒托屢禁不絕,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