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許添財憂南台灣企業 目前還看不到解決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17-12-02 00:27:31


前台南市市長、現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點出台灣南北失衡問題。(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12月2日電(記者 高易伸)前台南市市長、現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昨日赴高雄進行“南台灣經濟再平衡契機與挑戰”演講,現場吸引近百位工商企業家與公部門中高階主管到場聆聽。許添財向中南部企業主喊話說,台灣南北差距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且目前看不到解決契機。南台灣企業若想突圍,必須相信商業科學、商業模式。

  許添財更憂心表示,當前全球發生很多變革包括第三次能源革命、物聯網時代市場趨勢及大智移雲時代到來,南台灣的企業主若不能提早準備,未來恐怕面臨被淘汰命運。尤其當工業資本、中小企業資本沒有累積起來,就要馬上轉入金融資本時代,台灣的中小企業一定會逃亡。

  針對台灣南北失衡現象,許添財指出台灣南北不論在人口分布、所得分配上均嚴重失衡,以台灣面積切一半劃分北台灣人口有1605萬人、南台灣僅714萬人;以綜合所得總額分桃園以北的267萬戶所得等於桃園以南其餘324萬戶的所得,而這樣的失衡趨勢到目前為止他看不到解決的契機。

  許添財表示,南台灣過去幾年在發展上或許有些亮點,但這些亮點無法成為系統、不成結構、不是生態,沒有變成我們參與全球供應鏈裡“質的改革”。尤其台灣現在少子化,但大學廣設太多了,台灣大學生總畢業人口佔全部失業率人口的41%以上,我們看到失業人口可不能瞧不起他們,因為這些人很可能是博士或雙碩士,這是當前台灣“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

  許添財歸納說,全台今年有143個大學系所申請停招,有56個系所停招並走入歷史。台灣高等教育、高階人才的培育同樣出現南北失衡現象。全台還有151個系所註冊率掛零,而註冊率低於30%以下的有268個系所,註冊率低於六成的還有17所學校,而且通通都集中在台灣中南部。

  許添財表示,所有科學與經濟研究都要具備預測性,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科學地目的就是要具預測性,不能做預測的就不稱為科學。因此經濟可以預測、“國家”發展可以預測。

  許添財觀察,依台灣都市化人口由鄉村移向高雄台南是相對不足且有外流趨勢,而台灣六都人口成長推估等到2020年之後,台南僅有0.17%的成長幅度,高雄市僅有0.10%的成長幅度,台南與高雄各占六都當中的倒數五、六名。2006至2015年間,台南與高雄市中心與部分原鄉人口成長持續減少之外,城鄉差距也在擴大中。

  許添財表示,南台灣企業產業界需要know-how,需要科學頭腦,南台灣的企業廠商必須相信智慧,要相信商業科技與商業模式,能帶來轉型的契機。尤其台灣的服務業南北差距更大,當南台灣失去企業製造業、服務業的競爭力時,究竟還剩下什麼?全球化的潮流下,南台灣還有怎樣的發展契機,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