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印度與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在很多方面都面臨著類似問題。通過對問題治理的比較,可以看出兩國制度的差異。以“廁所革命”為例,印度與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又都有著規模龐大的人口,兩國政府在治理廁所問題上都非常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印度的“廁所革命”始於一樁因廁所引發的妻子離家出走事件。印度中央邦一名婦女因丈夫家中不建廁所憤而離家出走。她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後,在印度引起軒然大波,後來還被拍成電影,進而引發“廁所革命”。由於傳統信仰認為在家“方便”是不潔的,因此印度有將近6億人在戶外解決,超過70%的農村家庭沒有廁所。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台後,發起了“淨化印度”運動,立志到2019年,做到印度要“家家有廁所”。為了鼓勵印度家庭建廁所,印度政府補貼建設成本的一半,地方政府再補貼1/4,家庭只拿很少的一部分。但即使是這樣,效果也不理想。據統計,印度2015年建了490萬座廁所,2016年建了580萬座。按照這個速度,要實現2019年6000萬家庭都有廁所非常難。
我國的廁所問題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視,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在全國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兩管五改”中就包括農村改廁。國務院在1992年下達《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將普遍提高“衛生廁所普及率”列入“九十年代我國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主要目標”。自2004年以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82.7億元,改造農村廁所2103萬戶。截至2013年底,官方公布的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從1993年的7.5%提高到74.1%,改廁數據非常喜人。
從2015年起,我國的“廁所革命”從鄉村又擴展到旅遊系統,在各大旅遊景區展開了一場“廁所革命”。2015年初,中國國家旅遊局制定《全國旅遊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從2015年到2017年,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5.7萬座。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共新改建旅遊廁所6.8萬座,提前5個月超額完成“廁所革命”3年行動計劃。
從“廁所革命”的效果來看,印度由於宗教信仰、執行體系效率差,治理效果差強人意。該國自下而上的選舉制度,無法形成一個“做事”的強勢政府,無法克服各種傳統宗教以及利益集團的阻撓,最終導致在重大問題的治理上步履艱難。而中國則是依賴各級政府的綜合治理,實現從上到下的政策目標。近年來西方學者一直在抬印貶中,硬說印度治理制度先進,至少在“廁所革命”上是與事實不符的。(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