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有很多。訊飛智醫助手今年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的機器人;2017年國際英文語音合成大賽暴風雪競賽,科大訊飛第12次蟬聯第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讓語音合成技術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另一個國際權威的人工智能比賽是針對肺結節醫學影像的判斷,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達到三甲醫院醫生的平均水平。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功不是憑空得來的。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對《環球時報》記者回顧說,1999年科大訊飛正式成立時,正值人工智能最艱苦的時期,“可以說我們在黑暗中摸索了很多年,但從1999年到現在的18年,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一直在做。第三次浪潮到來時,成功就已經是一種必然,不管是深度神經網絡還是其他算法,只要有做研究的人在堅持,他們就一定能夠找到這條道路。”
“數據越多,事情越好辦”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讓世界矚目,以至於美國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最近發出警告:“到2020年,中國將迎頭趕上;到2025年,他們將超過我們;到2030年,他們將主宰這些行業。”
劉慶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技術角度來看,中國有著海量用戶的獨特優勢。推動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學習等算法,嚴重依賴大數據的規模,“數據越多,事情越好辦”。中國是手機和互聯網市場中用戶最多的國家。基於應用的人多,產生的數據推動技術發展,反過來的回補也多,從而提高整個中國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可度,使人工智能在各領域可以更快、更廣地得到驗證和使用,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政府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堅定支持也被外界認為是一大優勢。劉慶峰表示:“政府7月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到,到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我覺得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但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在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充滿樂觀的同時,也需要正視中美間的差距。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說,我們在一些最基礎的理論方面依然存在差距。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是以應用為驅動的,因此中國企業在該產業的布局也偏重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語音識別等應用層面,而在源頭性技術創新、頂層設計以及AI算法與芯片等基礎層面,美國依然占據較大優勢。
“人類不是要跟AI去PK”
高速“進化”的人工智能何時會取代人類?從“阿爾法狗”完勝人類棋手,到波士頓動力公司最新機器人做出完美後空翻,接連不斷的突破讓諸多西方媒體開始呼籲限制人工智能的發展。
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介紹說,從技術角度來說,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在計算智能領域,人工智能被公認為完全超過人類,“阿爾法狗”本質上屬於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就是能聽會說,比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等。現在感知智能基本可以跟人媲美,甚至在一些特殊任務中超過人類專家。第三個階段是認知智能。在這個領域,人工智能才剛剛起步。比如閱讀理解,讓機器參加高考,讓機器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這些都是典型的認知智能。科幻電影裡的人工智能就是所謂通用人工智能,它能像人類一樣,自主地在陌生環境裡找到相應的知識並真正理解。
“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人類不是跟AI去PK,比人類更強大的絕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劉慶峰說,未來人類的發展和機器正走在不同的路線上,人工智能將要大幅替代的,恰恰是人類並不喜歡的崗位。
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方向,胡鬱提出3條線索:第一條是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延續的深度神經網絡、大數據。第二條是用超級計算及模擬方法得到一個“模擬腦”,我們已經逐步可以把老鼠、魚甚至猴子的腦神經所有單位完全重構,這種全腦模擬有望複制人類的智能。第三條叫智能動力學。人的大腦受到非常多的生理限制,而人工智能不受這些限制,當我們研究出大腦的工作原理,未來可以有超過人腦的產物。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