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雙一流為高等教育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7-11-19 10:27:03


 

  大學與學科休戚相關。一所一流大學必然擁有一個或數個一流學科。從世界範圍看,多數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但學科齊全並非一流大學的必要條件。不少高校從建校之初就選擇有限的幾個學科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並舉全校之力將其發展成為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其創立之初僅創設土木系、機械系和化學系三個系,該校的辦學目標定為在有限的領域培養引領世界科技變革的先驅者。同時,諸如加州理工學院、印度理工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莫不是凝聚合力重點發展有限的幾個學科,據此成為聞名於世的一流大學。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流大學的根基在一流學科。一流學科不應局限於研究傳統的“高深學問”。“雙一流”建設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根本指向,所謂“中國特色”就是立足中國具體國情、直面中國現實問題。因此,一流學科建設應立足現實問題,有自己的價值標準。

  “雙一流”建設需要多樣化的高等教育發展生態,而多樣化的高等教育發展生態必須輔之以多樣化的發展標準。一個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統猶如一支樂隊,既要有鋼琴的演奏,也需要大、小提琴等的參與,如此才能奏出完美的樂曲。每一種類型的院校和學科都各有所長,都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從大學演進史看,幾乎沒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依照固定的模式發展起來的,無一不是在漫長的探索中實現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應積極引導有實力的地方院校根據自身特色和區位優勢,設定差異化戰略目標,激發地方政府、行業參與“雙一流”建設的積極性,實現大學、政府與社會的動態聯合,促進高等教育形成多元發展態勢。

  競爭是高校實力提升的基礎。“雙一流”建設應打破身份固化,打破一勞永逸的“標簽化”思維。一流的身份並非終身享有,而是可進可退、動態調整的。“雙一流”建設應輻射全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所有有實力、有特色的高校和學科,不論出身都應有機會躋身“雙一流”。只有這樣競爭,才能通過“雙一流”建設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普遍提升,為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