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農村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創新謀求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17-11-10 12:51:04


 
  記者走訪留壩縣八個鄉鎮的十多個行政村發現,通過組建扶貧社,村集體普遍有了積累,少則幾萬元,多則二十幾萬元。一些常年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開始返回農村,或就近務工或創辦產業,使前些年衰落的鄉村開始重現生機與活力。

  “貧困的形成既與農村閉塞的地理位置、貧瘠的資源條件有關,也與村莊單一的經濟形態、較低的勞動力素質、保守的經營發展意識有關。”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教授袁方成認為,當下急需要圍繞產業發展、生態治理、鄉村文化、社會治理、農民生活等方面激活和發揮鄉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不久前,鄉村振興戰略被寫入中共十九大報告。與之相對應,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基層地區,積極探索具有創新性的生產方式、發展模式正在成為趨勢。

  在陜西北部黃土高原,榆林市趙家峁村通過實施“資源變資本、資產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不但促進了當地貧困戶脫貧,還有效激活了農村資源,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村。

  在西南部的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對包括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在內的“七權”精準確權,探索出了“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村改革促小康的“塘約道路”。

  陜西省政府參事、從事農村問題研究30餘年的鄭夢熊認為,以留壩縣為代表的農村發展模式是伴隨農村產業、就業、收入結構變化的一種有益嘗試,有利於破解農村發展困局,有助於重構和調整新農耕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各地不同的探索、重構與調整,叫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為穩定脫貧打下了基礎,短期看有助於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長期看有助於完善中國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有利於鄉村振興。”鄭夢熊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