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經院所長劉孟俊:特習會將牽動台商
http://www.CRNTT.com   2017-11-09 00:37:52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長劉孟俊。(中評社 梁雅雯攝)
  中評社台北11月9日電(記者梁雅雯)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訪中國,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特朗普會希望中國更加開放內需市場,平衡中美貿易失衡。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很多是台灣廠商供應,美國是否採取貿易報復,會連動到台商。此外,很多中國品牌的背後已是來自全球的知名品牌,中國廠商代表的是背後龐大市場,台商應去因應大陸市場的更開放。

  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曾任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等,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中國科研體制與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投資、產業經濟。

  談及美中關係,劉孟俊表示,中共十九大才結束不久,基本國策沿襲十八大三中全會概念包括開放和共享,對外已是大國崛起的戰略。從美國角度看,中國是潛在對手,也可用“修昔底德陷阱”來說明,就是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兩個國家一定產生衝突。

  劉孟俊分析,中國以往對外關係較著重經濟外交,現在要成為崛起大國、進行區域治理甚至全球治理,必須在經濟利益外,考量國際戰略的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包含安全考量、地緣政策、如何確保國際上資產,中國積極海外投資,也買了美國很多公債,一定會考慮較全面的國家利益。

  劉孟俊說,美國對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或巴黎氣候協議甚至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表態,不能說是反全球化,但至少也是在全球化中倒退。中國在多邊組織或一帶一路,再到亞投行都顯見是繼續推動全球化,但中國的全球化跟美國不同,有一個很大特點可稱為“南南合作”。

  劉孟俊進一步解釋,南南合作是南國跟南國的合作,比如在亞投行裡進行國際援助或國際貸款,沒有附加條件,比如跟人權、婦女地位和經濟發展比較無直接關係的條件,往往會牽涉到內政,發展中國家也有會願意在發展經驗上和別的國家結合。

  劉孟俊說,傳統上的國際合作,往往是南北合作,先進國家往往意圖藉此延伸發展意識形態或價值觀,特朗普和習近平這次是第2次見面,特朗普一定不能空手而回,習近平則會做某些妥協或讓步,以換取中美和諧關係,畢竟現在如果中國太過強硬或直接發生衝突未必有利。

  至於未來中美談判過程,是否會對台灣經濟層面造成影響,劉孟俊認為,特朗普主要還是要處理北朝鮮問題。台灣的部分,切入點往往會考慮供應鏈的問題,台灣必須要適應一個現象,中國廠商代表的是背後龐大的內需市場。

  此外,劉孟俊指出,近3年中國積極向海外佈局投資,現在很多中國品牌的背後其實都是舊有的外商品牌,比如中國家電製造龍頭海爾集團併購美國老牌工業企業巨頭奇異公司旗下全部家電業務等,很多中國品牌的背後其實都已經是來自全球的知名品牌。

  劉孟俊認為,台灣在電子業務要適應全球品牌的新形成就是中國,比如說台灣的仁寶,過去服務的是外商,現在增加中國客戶,有些不一樣的特質。中國非常講究價格競爭力,這是台灣要重新去適應和管理的部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