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輿情分析:網絡聯署“促炒”戴耀廷
http://www.CRNTT.com   2017-09-29 00:26:39


《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藍皮書)第15期封面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記者 姚慧)8月26日,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去信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李國章,要求其辭退該校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三日之後(8月29日晚),何君堯再發起網上聯署,以“促港大辭退‘歪論邪說’的戴耀廷”為題,呼籲各界支持聯署要求辭退戴耀廷。香港社交媒體如何議論何君堯發起聯署“促炒”戴耀廷一事?不同政治力量的輿情有何不同?其各自聚焦的議題有何異同?為此,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採集了8月1日至9月18日期間的輿情數據,並加以清洗篩選,對關於該議題的輿情進行深入分析並形成智庫報告,現將部分報告內容摘錄如下:

  首先,本報告對社交媒體關於該議題的輿情階段性特徵進行了歸納:

  第一階段為“沉寂期”,從8月初開始至8月中旬,節點事件為8月17日“雙學三子”被改判為6-8個月監禁。雨傘運動已結束兩年多,該階段內涉及戴耀廷的討論具有“附屬性”的特徵,總體關注度和輿論聲量均較低,未見大範圍討論。

  第二階段為“關注期”,從黃之鋒等人8月17日被改判為監禁開始,至8月25日。在此期間,建制派社交媒體展開了一輪追溯“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的討論,一度把話題關注度(8月20日)推到“10萬+”量級。在此期間,對於戴耀廷的輿情討論呈現“捆綁性”特徵,輿情討論焦點多圍繞其關於“違法達義”的表述展開。

  第三階段為“聚焦期”,從8月26日開始。縱觀第三階段,香港社交媒體上關注的五個重要節點事件如下:一是何君堯8月26日去信港大正式要求其辭退戴耀廷的教席。二是何君堯在未獲港大明確表態後,於8月29日發起網上聯署“促炒”戴耀廷。三是,9月5日晚,一名內地女生撕下香港中文大學民主牆的“港獨”宣傳海報,該女生與中大學生會成員激辯民主的視頻在香港社交媒體廣泛轉發,引發網民熱議。另一邊,聯署截至當晚共有約8萬人參加,等等。

  第四階段為“爆發期”,從9月17日何君堯及多個團體在添馬公園發起“反港獨、反冷血、反偽學吶喊大會”開始。在前三階段,非建制派主頁不論是聲量還是關注度均處弱勢,以吶喊大會為分水嶺,此後非建制派主頁“奮起抗爭”,迅速獲得極高關注度。加之同日,戴耀廷等人在與金鐘隔海相望的旺角街頭舉行所謂的“公民論壇”,兩邊一來一往,將社交媒體輿情熱度推到高潮,日關注度突破“13萬+”量級。

  此外,報告分析參與討論該話題的社交媒體主頁/賬號情況發現,在輿論聲量方面,“中立/其他”類別占15%,非建制派占22%,建制派優勢明顯,占總體的約6成。在關注度方面,建制派主頁優勢持續擴大,占總體的約8成。從不同類型的社交媒體賬號討論網絡聯署行動的輿論聲量以及關注程度來看:媒體類主頁以68%的輿論聲量獲得最多的網民關注度(約占整體的7成),優勢明顯,尤其是何君堯“舌戰”非建制派記者的現場視頻貼文被多家建制派媒體主頁轉載,且收穫了較高程度的關注,網民參與、評論和轉發度較高,多個貼文視頻累計獲得超50萬人次的觀看。

  報告進一步分析幾關於該議題的幾個爭論點發現:

  第一,非建制派輿情批何君堯“殺無赦”言論違法,促警方採取行動。第二,部分建制派輿情表示吶喊大會流於激情,不利於樹立正確愛國導向。

  此外,報告還對如下幾點進行了輿情總結:關於戴耀廷在校外的言論自由是否應該獲得保障;何君堯網絡聯署是否涉嫌威脅院校自主;對於“促炒”戴耀廷是否是“以言入罪”;對於網絡聯署有效性以及可信度的討論;何君堯此舉是否與“大和解”背道而馳,等等。

  最後,報告指出,以吶喊大會為分水嶺,不同陣營的輿情趨於統一“譴責何君堯”。換句話說,吶喊大會的傳播廣度和影響深度遠遠超過了網絡聯署一事。同時,此次吶喊大會對社交媒體整體輿論導向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使得熱點人物從戴耀廷轉移到了何君堯,熱點事件從聯署行動轉變為了吶喊大會,可以說何君堯的“殺無赦”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反轉”了局勢,變相為戴耀廷“鬆綁”。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現在關於“促炒”戴耀廷的熱潮暫時被另一個熱點“掩蓋”,但“佔中後遺症”仍很嚴重,社會上要求撥亂反正的呼聲很高,戴耀廷的去留依然會是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

  報告內容全文詳見《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藍皮書)第1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