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建設:如何配置人 考核人 激勵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7 00:17:04


表2:我國8家代表性智庫人員考核與晉升情況
 
  智庫研究人員與行政人員比例。智庫行政人員是指除研究員以外的,負責各項管理、日常運作、傳播及輔助工作的人員。在67%的樣本智庫中,行政人員數量不及研究人員數量的1/4,這部分智庫仍然以社會智庫和高校智庫為主,而社科院智庫的行政人員與研究人員數量之比集中在0.25—0.5。進一步計算可見,樣本智庫研究員的平均人數占總人數3/4以上,行政人員僅占少數。與之相比,美國一些排名靠前的智庫,其人員構成呈現不同的比例,如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人員和非研究人員各占一半,傳統基金會中研究人員僅占總人數的1/4,胡佛研究所常駐研究員與輔助人員的比例為1:1。就我國智庫而言,隨著業務拓展與發展深化,行政人員處理的事務越來越多樣化,工作量也會隨之增加,目前這種普遍側重研究人員、對輔助和行政人員重視不足的配置模式不盡合理。 

  智庫人員的年齡分布、學位結構與職稱結構。據樣本智庫相關數據顯示:三類智庫50歲以下員工平均人數比都遠高於50歲以上人數比,智庫人員以中青年為主,人才隊伍普遍比較年輕。54%的智庫擁有的博士研究員占研究員總數一半以上,而各類智庫中僅有學士學位的研究員普遍稀少。高校智庫研究員中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最多,平均比例近九成,充分發揮了高校智庫的人才優勢;社會智庫和社科院智庫則以碩士研究員居多。智庫研究員的職稱等級主要包括三類:高級(含高級與副高)、中級和初級。從各類智庫中不同職稱級別的比例可知,高級職稱研究員所占比例最高,80%的智庫高級研究員人數超過一半以上;67%的智庫中級研究員人數不足總數的1/4,且職稱級別越低,人數越少。從整體上看,智庫研究員的職稱結構呈“倒金字塔”式,這是典型的學術機構人才模式,卻並非智庫人才結構的最佳狀態。理想的智庫人才結構應為“金字塔”式,塔尖為負責領導研究工作的少數高級研究員,塔身為大量負責具體執行任務的中層研究員,塔基則配備充足的研究助理提供支持,在此種人才結構基礎上展開的研究工作才更有助於提升智庫效能。

  比較研究:國內外智庫人員考核與激勵機制 

  人員的考核與激勵是智庫人才管理的雙翼。適當的考核方式能夠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考核結果有助於智庫開展針對性激勵;激勵機制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也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檢驗。考核與激勵在智庫中共生共存,考核體系與激勵體系需要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智庫的人才管理。本文選取了我國在考核激勵機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8家智庫作為樣本(見表2),並搜集了國外6家知名智庫的相關信息(見表3),對國內外智庫的考核與激勵進行了對比研究。 

  樣本智庫的考核與激勵情況 

  在接受調研的我國智庫中,有7家智庫有固定的考核方案,1家正在籌建和完善。其中,除了2家社會智庫固定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外,其他6家智庫都以年度考核為主,部分社科院智庫還建立了研究員聘期考核制度。智庫對研究人員的考核以定量指標考核為主,高校和社科院等機構的普遍做法是把智庫成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如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和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將不同等級的決策咨詢成果賦予不同類別的獎勵分值;南京大學在新規中將決策咨詢成果納入考核,將決策咨詢報告折合為一流或核心期刊成果。除了對研究人員的考核外,有4家智庫涉及對其他行政或輔助人員的考核內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