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城鄉大學生求職差別有多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04 10:50:55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當前,我國高校中農村籍大學生比例偏低,而在最終進入勞動力市場時,由於戶口、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等原因,農村背景的學生也可能無法得到與城市背景學生同等的機會和回報。高等教育的擴張很可能會導致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的供求關係失衡,高等教育的回報率下降,而農村背景家庭在勞動市場上的地位更加弱勢,因此社會上一直存在著高校擴招反而會降低農村背景學生的就業率及薪酬待遇的爭論和聲音。

  筆者認為,對於畢業生“出身”農村是否給畢業生帶來了負面甚至“歧視性”的影響的判斷,是有待商榷的,需要進行大樣本的實證調研和分析檢驗,並且不能僅僅聚焦於簡單的就業率和薪酬待遇的差別。實際上,畢業生工作找尋的過程是最終就業結果的基礎,對於求職過程的研究,能夠發現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過程存在的問題和城鄉差異;探究工作搜尋的時間規律,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學校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時間段下不同背景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求職過程中的幫助。而就業流動的研究,是對求職結果的重要補充,在實證上檢驗城鄉背景高校畢業生是否通過就業實現了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社會流動,對於弱化社會分層、破除流動障礙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不斷消解城鄉二元桎梏,實現城鄉一體化整合發展,具有政策上的參考價值。

  為此,筆者採用2013年北京大學“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針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的問卷調查數據,以廣受關注的城鄉差異為切入點,研究城鄉背景給高校畢業生帶來的影響。數據樣本包括了東、中、西部21個省份的30所高校,14413份有效樣本,包括了44.7%的來自大中城市的高校畢業生(以下簡稱城市背景高校畢業生)和55.3%的來自小城鎮及農村的高校畢業生(以下簡稱農村背景高校畢業生)。

  求職過程中城鄉背景差異已顯現

  在我國,為了順利解決“畢業派遣”問題,畢業生往往盡全力在最後一學年解決自己的去向問題,或是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或創業,或是繼續深造,在國內升學或出國讀書。城市與農村背景高校畢業生在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積累上的差異,是進行去向選擇的基礎。

  在最終的畢業去向選擇上,農村背景的高校畢業生,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工作的比例顯著更高,達到 57%,比城市背景畢業生高3.17%;城市背景的高校畢業生,升學和出國的比例比農村背景畢業生高8.17個百分點;農村背景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較低,僅為1.72%,畢業後處於待業狀態的可能性顯著更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