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從校級層面向院系和學者轉移
青海是中國清潔能源種類最豐富、資源最集中的地區。清華大學教授梅生偉及其團隊,領銜建立了青海大學新能源新材料學科,開展了大量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科學研究。
和梅生偉一樣,對口支援高校和他們派出的老師,不是掛個名字撐門面,而是實打實地為青海大學的發展費心盡力。2016年以來,多個高校先後派教師出任青海大學重要院系主任協助發展。如今,對口支援的重心已經實現了從校級層面向院系、向學者之間下移的轉變,實現了支援高校、受援高校攜手共進,共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轉變。“清華等對口支援高校的工作力度越來越大,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標誌著對口支援工作進入深度融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西明說。
梅生偉說,對口支援工作的重點是培養人才,培養能留得下的人才,“希望在今後幾年的工作中能夠為青海大學新能源領域培育一支年輕富有活力的創新團隊。”
產生重大影響的科研項目和成果翻了六番
“青海大學借勢對口支援高校,教師員工共同努力,國家層面的高層次人才本土化培養有了新的突破。”俞紅賢說,2016年引進博士54名,選派37名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完成了三江源生態等4個學科博士學位點的申報工作;2016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衝破90%大關,且多年持續保持在85%以上……
如今,青海大學有重大影響的科研項目和成果翻了六番,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占到全省份額的一半;在青海省農牧業創新體系十大平台中,9個依托青海大學科技力量建設;西北市場上約90%的豌豆品種、65%的馬鈴薯品種、100%的雜交油菜品種、90%的大粒蠶豆品種,皆由青海大學選育而成。其中,春油菜品種已成為我國春油菜產區主推品種並走向國外,累計實現經濟效益達20億元;腦山蠶豆面積達9.2萬畝,農民增收達4500萬元以上;脫毒馬鈴薯累計推廣1000萬畝以上,累計增收12億元。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