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回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03 00:08:46


 
  大幅提升的不只是智庫數量。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李剛不久前剛組織智庫人才在美國智庫研修一周,切身感受令他振奮:“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智庫話語體系、理論體系,雖然總體水準距國際頂尖智庫差距還很大,但也具有一些西方不具備的優勢。”

  智庫聯盟化、體系化、協作化,這一中國智庫近年來凸顯的特色做法,便頗為國際智庫界首肯。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牽頭組建的“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發起的“絲路國際智庫網絡”分別凝聚了眾多國內外智庫,兩大聯盟相互銜接,“一帶一路”的“智庫朋友圈”日益擴大,合作研究更見深化;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倡議組建的“上海合作組織經濟智庫聯盟”正在加緊籌備,計劃於2018年正式成立;而在國內,各類全國性、地域性、主題類智庫聯盟亦次第湧現,智庫從“單兵作戰”日漸走向“抱團出海”,發展步伐更加堅定,整體規模蔚為大觀。

  “聯盟”若為肌體,離不開每個智庫“細胞”的健康活力。五年來,中國智庫一手“抓研究、出成果”,一手“抓運行、出機制”,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勉力創新。內部治理機制、科研運行模式、資金籌措與使用、人才培養與引進、成果評價與激勵……一批成功經驗逐步形成,一些關鍵桎梏開始破冰,為智庫進一步釋放活力創造了必要條件。

  起步良好、成效顯著。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的那樣——智庫研究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傳播、輕內容創新,流於搭台子、請名人、辦論壇等問題依然存在。

  如何把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上,讓中國智庫真正“以質取勝、以智強庫”?

  “要在智庫產品的供給側、需求側同步發力。不僅要對智庫本身提出要求,也應該對需求方進行改革。”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聯黨組書記燕爽期待更加完善的決策咨詢制度早日確立,使“智庫資政”進一步制度化、法治化。 
處理好內涵建設與外延發展的關係,這是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副院長陳廣漢的關切所在。“內涵建設關鍵是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外延發展要做到小機構大網絡、專職兼職相結合、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內’‘外’互為條件,互相促進。”

  按照規劃,“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將於2020年建成。在多位專家看來,該體系的內在均衡與否是衡量智庫水準的重要因素。“除了地域,還要看領域。在今天的戰略對策研究中,經濟、國際關係等領域智庫作用突出,思想文化類智庫則相對較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為改變思想文化領域“西強我弱”格局,提升思想文化類智庫質量勢在必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黨委書記穆榮平則為科技類智庫的發展積極呼籲:“與全球性大國的宏觀決策要求相比,我國科技智庫建設正處於研究咨詢有效供給不足與有效需求不足並存的轉型階段,亟須強化科技智庫能力建設。”

  不為稻粱謀取,而為家國運籌。科學設計與專業素養之外,支撐智庫的更大動力,是“知識報國”的價值追求。

  “今天的學者是幸運的,我們正站在最接近民族復興的前沿。希望我們的智庫能夠以天下為己任,為國家和民族的復興盡一己之力。”經濟學家林毅夫話語殷切,而他在23年前牽頭創立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今天已經傲然挺立在中國智庫之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