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富權: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7 09:11:46


 
  文章指出,這就難怪有陸生指出,在陸生中有不少人,想要來台灣感受一下民主與自由的魅力。到頭來卻發現,這個所謂“民主的國度”運用了無數的“國家機器”對自己加以歧視,這個“民主國度”的人們,往自己身上套上了沉重的“中國”枷鎖。終於,他們對民主的美好想像逐漸幻滅,驀然回首,發現原來祖國才是最好。也有陸生說,“來前以為是民主自由基地,來後才知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由於台灣當局大量批准只是相等於大陸的職業學校、中專等的學校“升格”為大學,而偏在與此同時,台灣地區出現“家庭少子化”現象,人口也負增長,導致搶奪生源大戰加劇。這本來就是台灣當局招錄陸生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和緩解台灣私立學校的招生和財政危機。但卻沒有分配優質教學資源給大陸學生,還讓陸生肩負著社會和政治上的不公正與不平等。

  何況,台灣高等教育的“含金量”不斷下降。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今年六月公佈的“二零一八世界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台灣有十所高校進前四百名,其中台灣大學排名最高,為第七十六名,“清華大學”排名一百六十一,“交通大學”排名二百零七。而在中國大陸方面,卻有三十九所大學上榜,清華大學排名二十五,北京大學排名四十,復旦大學排名也是四十,上海交通大學排名六十二。這就難免讓大陸學生也像澳門學生那樣思考,為何要“人往低處走”,而且還是一個歧視自己的地方?

  還有,就是台灣地區各高校的學習氣氛不好。台灣當局老是自詡當地學生善於獨立思考,其實這已是“鹹豐年代”的事了。現在台灣當地生以“小確幸”為追求目標,和當年大陸“三畝土地一頭牛”的“小農”思想差不多,滿足於個人的小資生活,而缺乏理想,也缺乏國際交流途徑。而大陸方面則大不一樣,學習氛圍積極向上,人人都懷有“奮鬥創新”的抱負,而且國際交流的機會較多,可讓自己視野擴寬,立足點更高。究竟在哪一種學習氛圍中,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相信用膝蓋來想,也可以想得到。

  正因為陸生赴台就讀政策是“九二共識”的延續,五年前陸生踴躍赴台就正是“衝著”馬英九而去。而現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上台,當然也導致陸生赴台就讀意興闌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