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受閱戰機如何做到米秒不差通過檢閱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1 12:11:28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這是殲擊隊梯隊。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來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在巨大的轟鳴聲中,6個方梯隊、數十架各型戰機組成的空中作戰群飛臨檢閱台上空。

  稍早前,77架不同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先後通過閱兵空域。這些分屬於陸、海、空航空兵部隊的戰機從近10個機場起飛,在朱日和訓練基地附近空域集結、編隊,最後米秒不差地通過檢閱台上空。

  中國青年報報道,如何確保如此多的戰機有序受閱?帶著這個疑問,記者探訪了距離閱兵場幾公里處的空中指揮部。

  與想象中宏偉的指揮大樓不同,開闊地上僅有一片低矮的迷彩偽裝網。走近一聽,十多台保障車輛發出低沉的轟鳴聲。原來,空中指揮部就是由這些野戰指揮方艙和若干台保障車輛組成的。

  “這次閱兵中,我們全程方艙指揮,全部使用機動裝備開設指揮所。”空中指揮部指揮員、中部戰區空軍司令員莊可柱告訴記者。

  走進位於一號車方艙內的閱兵空中指揮部,一個大屏幕、多個小屏幕,通信、機要、領航、航管、氣象、雷達情報等戰勤分隊對應的兩排軍用指揮計算機上,各色各種圖表數據密密麻麻。一條條指令就是從這台車上發出,有的直達數千公里外的機場,有的直達數千米的高空,確保數百架次戰機有序起降、精准飛行。

  這麼繁重的任務,這麼密集的飛行,一個小小的指揮方艙是怎麼做到的?“靠的就是信息化指揮平台,還有空情‘大數據’。”中部戰區空軍參謀部信息化處處長方雷介紹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