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漫談“台灣主權”問題與兩岸和解初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3 00:07:11


 
  台灣國際地位:“比省大、比國小”

  再其次,有人會問當前我們的國際地位為何?

  1949年,中國不幸因內戰而分裂、分治。當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政府”於12月7日自南京輾轉播遷台北至今。冷戰期間,美國反共抗俄,大力支持有同樣信念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代表整個中國。及至1960年代,美國亟欲擺脫越戰,尋求中共協助,導致國際情勢丕變,美國影響力式微。1971年12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案,決定中國“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很快三十多個國家就像骨牌一樣倒下轉而承認中共。一時間,中華民國形同“國際孤兒”!

  之後,國際形勢急轉直下,連一向堅定支持中華民國的美國,也基於其本身的國家利益,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及“台灣為中國一部分”,進而將中華民國降為“台灣當局”,並由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實為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的“民間關係法”。中華民國遭到美國“去國家化”的重重一擊。卡特總統在美中建交的前一天,即1978年的最後一天,下達行政命令,規定各級聯邦政府必須以“台灣當局”的稱呼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柯林頓總統在任時,又公開聲明不支持台灣參加必須以“主權國家”為會員國的國際組織,只願意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更是雪上加霜,使得我們在國際社會幾無立足之地。

  中華民國在經過1970年代這兩次重大外交打擊之後,成為一個“國不成國”的台灣。有位友我的美國專欄作家,曾撰寫了一篇描述台灣國際地位的專文,頗為傳神。專文的題目是:台灣“比省大、比國小” (MORE THAN A PROVINCE,LESS THAN A STATE)」,這種尷尬的處境令人心酸!我們依賴美國安全保障太深太久,似有無法自拔的無奈,值得國人檢討深思!

  儘管目前的中華民國具有百分之百符合傳統國際法上構成“國家”的四大要素,領土、人民、政府及履行國際承諾的能力。即以二千三百萬人口而論,亦較聯合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為多,且為世界前二十大經濟體,理應享有一般“正常國家”地位,但因中國的分裂,係因內戰而造成,大陸實力遠遠超過台灣,在“西瓜偎大邊”的效應下,極大多數國家偏向大陸。兼之,一向支持我們最力的世界超強美國,亦不再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且一再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這使得我們在國際上身陷重重包圍的孤立狀態,無異間接迫使我們必須與中共直接對話,解決台海兩岸的爭端,謀求可為雙方接受的國際活動空間。 

  促進兩岸合作共融
  才是有前途的康莊大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台灣如何從困境中解脫,尋找與大陸合作雙贏的出路?

  當前台灣所面臨的國際處境十分嚴峻已如上述。簡言之,一方面台灣無法自外於中國,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國”,成為國際上所謂“正常化的主權國家”;另方面,在現行國際秩序中,受到“大國‘制訂’政策,小國‘適應’政策”的制約,中華民國政府無法與擁有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外交承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較短長,平起平坐取得“對等”的國際地位。形勢比人強,台灣必須認清國際現實加在在兩岸關係上的限制,尋求務實的生存發展策略。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今天的中國大陸已是公認的世界強權之一。對內,追求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亦即“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的2021年,要使中國成為一個“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一百年的2049年,要使中國成為一個富強、民主,而有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稱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近年來,大陸向國際社會提出“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推動連結歐、亞、非的“一帶一路”創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獨善其身到兼善天下——追求中國傳統理想的天下觀——“天下為公,世界大同”。

  針對台灣,大陸方面堅持追求國家統一的“終極目標”絕不會改變,現階段對台政策則是配合其“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採取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和平發展”兩岸關係。

  反觀台灣內部,朝野爭權奪利不息,民心渙散,缺乏共同奮鬥的目標,令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憂心不已。

  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理應:

  一、仿傚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執政後放下對白人政權實施種族歧視的宿怨,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由中立的聖公會大主教杜圖(DESMOND M. TUTU)主持,以愛心化解了仇恨。坐了二十六年半大牢的曼德拉卸任總統後在1998年10月和解委員會結束時,發表談話呼籲南非人民“幫助我們告別過去,關注當下和未來”。住在台、澎、金、馬的二千三百萬中國人與台灣共生共榮,彼此無怨無仇,更應該團結一致,結合成一個“生命共同體”,為台灣的前途以及兩岸關係的未來尋求切實可行的目標,共同奮鬥。

  二、學習新加坡以小事大的智慧。李光耀執政時說過,“大海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蝦子吃泥巴。新加坡祇是大海中的一隻小蝦”非常務實。新加坡的大鄰居印尼總統,居然諷刺新加坡祇是大海中的一個“小紅點”,新加坡不以為忤,反而做了一些小紅點貼紙貼在衣襟上。沒人向印尼抗議,反駁印尼“矮化新加坡”或“小看新加坡”。小就小,小有小的生存之道。新加坡前任外交部長楊榮文在2001年的一次演講中曾坦白地說:“新加坡的華人是‘文化上的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但不是‘政治上的中國人’我們(新加坡)與中國的文化聯繫,就會成為重要的優勢。”連新加坡的華人都認為自己是“文化上的中國人”、“炎黃子孫”,並認為中國文化是新加坡的“資產”。台灣海峽兩岸的同胞都是同根生的中國人,是“命運共同體”,台灣要想從大陸的母體永久分裂出去,絕不可能;否定自己是中國人——炎黃子孫也會很矛盾為難;要想切割與中國文化的臍帶——“去中國化”,更是難上加難。降低兩岸的敵對狀態,促進兩岸的合作共融,才是一條有前途的康莊大道。

  三、思考回到九二“原點”,俾找到化解目前兩岸僵局的密碼:馬英九執政八年以反對台獨的“九二共識”搭起了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的橋樑。如今,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卻只願表述沒有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事實”。其實“共識”也罷,“諒解”也罷,“事實”也罷,都祇是“名詞之爭”、“黨派之爭”,並無實質意義;重要的是應該回到源頭,找到“原點”才能找到兩岸和解與對話的元素。

  1990年初期,李登輝前總統有雄心壯志,“建設大台灣,逐鹿新中原”,繼承經國先生“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遺志。是以,九二的“原點”,其主要元素實為雙方都追求國家統一的目標,雙方交往信函中均有“在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過程中”的文字;其次為雙方都承認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再其次才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認知各有不同”。大陸方面認為“事務性”的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中涵義”。由此可知,“統一”、“中國人”、“一中原則”才是九二的“元素”,愈接近這些元素,兩岸關係就愈密切;反之,則愈疏遠、愈對立。

  註釋

  ①“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嶋宏博士1997年4月3日致駐教廷大使戴瑞明傳真函件。

  ②"Soverignty and Independence: Britain's Place in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66(1990), pp. 675-95 by Sir. Jeffrey Howe.

  ③"Sense of Soverignty", by Noel Macolm's Autumn Address 1991, The Center for Policy Studies, U.K.

  ④“榕樹下的沉思─楊榮文言論集”,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7月初出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8月號,總第23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