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買互聯網理財產品小心“大拆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0 10:27:59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互聯網平台與各類交易場所違法違規新增業務被限期叫停 買互聯網理財產品小心“大拆小”

  一些互聯網平台用“團購”等旗號將某些交易所發行的高風險產品拆分賣給普通投資者,埋下了金融風險隱患。今後,這樣的違規行為將被重拳整治。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下發《關於對互聯網平台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

  亂象

  高風險項目被拆分成小額理財產品發售

  按照監管要求,交易場所不得將權益拆分發行、降低投資者門檻、變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但是一些互聯網平台明知故犯,突破政策紅線,仍然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將權益拆分面向不特定對象發行,或以“大拆小”“團購”“分期”等各種方式變相突破200人限制。一些產品無固定期限、資金和資產無法對應,存在資金池問題;一些產品未向投資者披露信息和提示風險,甚至將高風險資產進行包裝粉飾,向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出售,一旦信用風險爆發,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去年,某著名互聯網理財平台就因拆分發售私募債無法按期兌付陷入糾紛。根據相關規定,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每期的合格投資者合計不得超過200人。但南方某交易所作為私募債的承銷商及受托管理人,與理財平台合作,將數億元的私募債分拆成好幾期“企業貸”產品發布到該平台銷售,每期產品又分成若干份合同,每份合同不超過200萬元,投資者的認購起點只有1萬元。這些產品最後涉及的投資人據說有上萬人。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種操作模式在互聯網金融平台上並不少見,只不過這次因為沒能按期兌付受到廣泛關注。雖然這一風險事件最終在多方努力下順利解決,不過也引起了業內和監管層對這種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度重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