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叩響未來城市之門 雄安新區設立百日紀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0 09:08:56


 
  打造創新高地——改革突破,構建新區發展新模式,夯實千秋之城根基

  容城縣奧威路100號,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辦公所在地。一場體制機制的自我創新正在這裡悄然進行——

  4月1日,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和籌備工作委員會即進駐雄安。6月,經中央編委批准,中央編辦批覆同意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管理機構。河北組建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為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新區管委會,同時接受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

  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新區將實行“大部門制、扁平化、聘任制”,科學設置管理機構,除管理層外的其他人員全部實行聘任制,激發新區發展活力,努力把新區打造成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目前,新區瞄准改革發展目標,圍繞建設管理核心任務,綜合設置7個內設機構:

  ——設置黨政辦公室,實行一個部門管協調;

  ——設置黨群工作部,實行一個部門管黨務、管人事、管群眾工作;

  ——設置改革發展局,實行一個部門管經濟;

  ——設置規劃建設局,實行一個部門管規劃建設;

  ——設置公共服務局,實行一個部門管社會事務、政務服務;

  ——設置綜合執法局,實行一個部門、一支隊伍管執法;

  ——設置安全監管局,實行一個部門管安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雄安新區更要開創城市發展的嶄新模式。

  新區之新,要義是創新,關鍵在改革。雄安新區將著力在發展理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上有全新轉變,以深化改革破題開路,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以優質公共服務聚集要素。

  探索創新,著眼長遠。新區將高標準構建新區政策體系,在土地、住房、財稅、投融資、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實施綜合改革、集成創新。

  科技創新方面——

  新區將構建面向全球的科技創新合作體系,打造全球創新輻射引領高端平台。鼓勵國內科研機構、企業與國際科研機構加強合作,積極推進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落戶雄安。吸引國際科技組織等入駐雄安,構建創新開放特區等。

  吸引人才方面——

  制定特殊人才政策,在引進、使用、管理等方面打破常規,廣泛推行聘任制,科學設計薪酬制度,建立創新成果市場化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到新區創新創業。試點探索完善外國人在華管理有關規定,提供工作許可、簽證、居留和生活政策等便利。

  公共配套服務方面——

  按照新區功能定位和人口需求,制定公共服務政策體系,與北京市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優質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資源,建設優質公共設施。鼓勵環京津周邊市縣在公共服務改革方面率先突破,盡快縮小與京津的梯度差,補齊社會事業發展短板。

  新區建設,將緊緊圍繞“人”這個核心謀篇布局。新區還將要採取一些創新的辦法、市場的手段,把房價地價降下來,把公共服務水平搞上去,吸引高端人才到新區發展。

  百日來,中央各部委、京津冀各方、教育醫療等機構,紛紛到雄安進行對接,共謀發展的千年大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編制中提出,共同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自己的事;天津表示全力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需要付出什麼都堅決落實;國家規劃、建設、國土、金融等方面已在全方位行動起來……

  探索創新,既體現在“無形”的體制機制上,也體現在“有形”的城市建設中。

  雄縣縣城內,有一段宋名將楊六郎——楊延昭修的地下戰道。雄縣有多處古戰道,戰道內構造精妙,處處彰顯古人智慧。

  如今,雄安新區也將開啟一場浩大地下工程的智慧建設,這裡將形成“先地下後地上,先生態後生產”的城市建設新模式。

  安新縣大王鎮,雄安新區的核心地塊。地質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施工,他們將調查地下深達萬米範圍內的地質結構和地質參數,建立不同空間尺度四維地質模型,打造“透明雄安”基礎平台。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說,新區建設的一大亮點,是要建設21世紀的地下管廊式基礎設施,把城市交通、水、電、煤氣供應、災害防護系統,都放到地下去,把地面讓給綠化、讓給行人。

  雄安,也是一座傳承家國文明的文化之城。

  雄安大地,歷史源遠流長。雄縣古樂、圈頭村音樂會、鷹爪翻子拳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鮮明的白洋澱葦編、紙花等民間藝術……匯成雄安特有的文化氣質。如今,多支文物調查隊正在開展全面的文物調查工作,新區也召開歷史文化與遺產保護座談會進行專題研討。

  笙管悠悠,鐃鈸鏗鏘,在安新縣圈頭鄉東街村,“圈頭村音樂會”的排練正如火如荼。正上小學三年級11歲的張頂,也是學習者。他認真地對記者說:“老師講,以後雄安新區都是文化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就當不了雄安人。”

  樸素願望,就此種下;百姓心願,已然出發。

  100天,只爭朝夕。從春天到盛夏,從現在到未來——雄安,這座承載夢想的未來之城,前景光明,令人可期。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