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建義:用創新引領治國理政新理念和新實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3 17:57:47


(圖片來源:光明網)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四個自信”時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眾多令人信服的理由中,創新無疑具有更加深層的價值。它不僅是治國理政的理念,也是開創新局的實踐,更是凝聚在共產黨人身上的優秀品格。

  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使中國道路更加寬廣。道路就是方向,路正才能行遠,才能從容和自信。“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在風雨如磐的近代中國,許多仁人志士為找到一條救國之路不懈探索而終不得方向。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給探索中的中國帶來了曙光,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帶領中國沿著馬克思所揭示的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並緊緊抓住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推進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既不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也不走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踐的再版之路,而是創造性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條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充滿活力,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富起來、強起來了,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歷史已經證明了道路的正確,今天正在書寫道路的魅力,生機預示著道路未來的美好。這條標識人類文明發展新道路的探索,就是典型的創新結果。可以說,中國道路向世界表明,一個近百年來受列強壓迫和侵略的民族,一個曾經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民族,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與自己民族特點相符合的制度和發展道路,走上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為人類對更好的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創新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永葆活力。理論是對規律的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改變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條主線,根據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始終不渝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形成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智慧在當代中國實踐中的靈活運用和生動展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永葆的創新活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

  創新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人民性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最大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真正當家作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無論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根本政治制度,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都是以保障人民主體地位為核心的,使我們黨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定朝著共同富裕目標前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黨和政府擁有強大的集中決策、組織動員和統籌協調能力,形成了獨有的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憑借這一政治優勢,我們黨能夠及時回應人民的強烈期盼,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使民生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百姓在不斷增強的獲得感中堅定自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