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中長子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自然掌握更多資源和優勢。李顯揚和李瑋玲二人要麼向大哥屈服,要麼只能離開新加坡。但須指出的是,李顯龍的強勢靠的是老大和權力的威嚴,但也有損長兄名聲和權力聲望,其治下的新加坡形象也會受到影響。弱勢一方反而會贏的更多新加坡人和國際社會的同情。但不管怎樣,李家內訌傷得不僅是手足情,也帶來持久的家國怨。
新加坡的李家內訌其實有必然邏輯。一是如前所述,李光耀先生的強人治政和華人身份,決定了其聲譽越隆,其後代執政的壓力越大。在此政治邏輯下,李家第二代不管是誰執政,都會遮蔽在其父的陰影之下。而且,即使李家沒有內訌,也會有外部因素的擾亂和滋擾。二是李顯龍時代對內政外交的掌控能力遠不如李光耀。如果說李光耀在中美、中日、兩岸之間能夠很好地做到戰略平衡。但是李顯龍支持美日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立場,使得中新關係不斷發生齟齬,導致了新加坡裝甲車在香港被扣事件。這也意味著,李顯龍無法複制乃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大國平衡外交,或者說無法再以小國撬動大國以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內政層面,新加坡經濟增長低迷,也面臨著政治民主化的更多訴求。李家內訌,讓執政黨內部和反對黨看到了倒戈李家的機會,這樣意味著新加坡不可能有第三代執政。
(來源:中國網;作者: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