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舉辦“台灣民主國”時期郵票特展。(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6月18日電(記者 趙家麟) 一項與甲午戰敗、乙末割台關係密切的“台灣民主國郵票與文物展”16日在台南揭幕,展出1895年當時由台灣民主國發行之各版獨虎郵票、貼用獨虎郵寄出的實寄信件,以及各種面值、不同局號字軌的台南官銀票與錢莊戳記,珍稀展品史料難得一見。
“台灣民主國郵票與文物展”特展,由中華郵政公司、台南市政府及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共同舉辦,展期只有5天,70多件展品,不但是清末珍稀的郵件、官銀票,與兩岸關係在馬關條約割台前後的更是息息相關。
西元1895年清廷於甲午戰敗後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列島永久割讓予日本,造成當時全台激憤,為尊奉清廷為宗,當時台灣巡撫唐景崧與仕紳丘逢甲等遂於台北發布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台民布告”,並以藍地黃虎為旗起事,於同年5月25日宣告成立“台灣民主國”,並以唐景崧為首任大總統。
不久,唐景崧潛渡回大陸,日軍進佔台北,台灣民主國於6月底遷往台南府城,由劉永福將軍擔任第二任大總統,領軍繼續抵抗日軍接收。乙未之戰,終究難敵日軍,當年的10月21日台南陷落前,短命的“台灣民主國”政權曾於8月中旬以民主國國旗為藍本,發行“獨虎郵票”。
雖然“台灣民主國”前後僅勉力維持約150天,且其奉清廷為宗主,見證了122年前台灣先民首度為擺脫遭受殖民命運而奮鬥的珍貴歷史。為感念這段歷史、推廣集郵收藏,主辦單位邀請集郵家黃明正及何輝慶、鄭賢明等提供珍貴的“台灣民主國”前後時期郵票、官銀票真品展出,一併解說有關台灣民主國的歷史、獨虎旗、獨虎票以及台南官銀票的傳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