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適母親於1893年抵台後,從台南寫信寄回安徽屯溪報平安的家書。(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6月18日電(記者 趙家麟)甲午戰敗,清廷1895年割台,由當時台灣巡撫巡撫唐景崧與仕紳丘逢甲了抗拒日本而成立的“台灣民主國”,短暫存在的幾個月內,還曾發行“獨虎郵票”。台南一項於16日揭幕的“台灣民主國”郵展中,兩件珍品見證了在此歷史關鍵年代中,中國近代名人胡適一家於台灣足跡。
由中華郵政公司、台南市政府及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共同合作的“台灣民主國郵票與文物展”特展,16日在台南開展。其中兩件展出的郵件珍品,台灣割台之前,胡適父母從台灣寄出的信函。
曾任北大校長、駐美大使的胡適(1891年-1962年),在他的著作《四十自述》裡,稱他父親胡鐵花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個犧牲者”,與抗日成立的“台灣民主國”有很大的關係。
胡適於1893年(3歲)時,因為父親胡鐵花在台任職,先在台南住了10個月,又在台東住了1年多,直到1895年甲午戰敗、割台之前,胡適才隨母親返回安徽績溪。
胡適的父親胡鐵花,係1892年3月22日受台灣第二任巡撫邵友濂之邀隻身到台任事,家屬則是在1983年的4月抵台,胡適跟著母親馮順弟在此時抵台。胡鐵花1894年升任台東直隸州知州,全家由台南搬住台東。1894年年中,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割讓台灣,直到1895乙未年初,胡鐵花才將胡適母子先送回大陸。
胡鐵花在1895年健康已不佳,原擬趕往上海就醫,但因為成立台灣民主國抗日,劉永福留胡幫忙,直到胡鐵花病重,劉永福將軍派人送往廈門醫治,結果胡鐵花於8月18日抵達廈門,8月22日就死了。胡適在《四十自述》稱他父親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個犧牲者”。
郵展中有兩件胡家的郵件珍品,一封是1892年胡鐵花從台南寄給安徽屯溪的信封,由台南經廈門、上海、金陵(南京),再由金陵加封轉寄至安徽屯溪。另一封是胡適母親馮順弟於1893年,由台南寄安徽屯溪陽湖封,是一封安抵台南後,寫給老家報平安的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