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束沐)近日,中東地區爆發近年來最嚴重的外交危機,沙特阿拉伯、巴林、阿聯酋、埃及、也門、利比亞,以及馬爾代夫、毛裡求斯以“支恐”與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先後宣布與卡塔爾斷絕外交關係。消息傳出,不僅國際輿論震動,也引起卡塔爾國內社會動蕩不安。卡塔爾“斷交潮”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深層次矛盾?美國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對此,中評社記者專訪了中東問題專家、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副院長李紹先。
李紹先對中評社表示,此次斷交風波源於海灣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積蓄已久的內部矛盾,海合會六國之間對未來發展方向和模式的分歧、沙特在中東領導地位面臨的挑戰、各國對伊朗的不同態度,是海合會內在矛盾主要三個方面,而這一矛盾隨著特朗普的中東之行被激化,致使卡塔爾遭遇“斷交潮”。他預判,此次“斷交潮”或許會讓卡塔爾在面子上放低姿態,但未必能徹底改變其政策路線。
海合會矛盾積怨已久 特朗普訪問中東火上澆油
“斷交風波主要反映了海合會內部深層次的矛盾,這個矛盾是由來已久的”。李紹先告訴記者,這些矛盾已經積累了一段時間,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為矛盾爆發提供了一個突破口。他介紹,此次特朗普訪問中東表達了兩個非常鮮明的態度,其中一個是反恐,這個外界是眾所周知的,但另一個傾向卻比較突然,那就是表達出很強烈的遏制伊朗的情緒。“這是非常符合沙特阿拉伯的立場,所以特朗普走了以後,這一系列外交風波的導火索被點燃”,李紹先說。
不過,李紹先認為,即便沒有特朗普的這次訪問,海合會的內部矛盾也會爆發,“其實在過去都爆發過,2014年和2015年所爆發的矛盾都是同樣的類型,只不過這次爆發得更加厲害”。他指出,正式因為特朗普對沙特的強有力的支持,所以才導致矛盾一如此大規模、如此劇烈方式爆發,因此他認為美國因素的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