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布熱津斯基曾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8 08:49:48


 
  布熱津斯基說,中美建交後,他和家人在鄧小平建議下重走長征路的經歷令他持久難忘。1981年7月,布熱津斯基應邀訪華,攜全家一起赴貴州、四川,沿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綫走訪了遵義、婁山關、大渡河渡口和瀘定橋等地。回到北京後,鄧小平詳細詢問了他們的觀感,并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長征經歷。

  回國後,布熱津斯基在美國《生活》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沿著紅軍長征路朝聖記》,寫道:“在我們走近大渡河時,曾經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像長征戰士在回憶錄中描述的那樣水流湍急,險象環生”,“及至親眼目擊,才知并非言過其實。這條河水深莫測,奔騰不馴,加之汹湧翻騰的旋渦,時時顯露出河底參差猙獰的礁石,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他寫道,長征是偉大的史詩,又“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的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要因素。”

  【為中美關系“建言”】

  離開政治舞台後,布熱津斯基仍是活躍在華盛頓的戰略智囊人物,并繼續為美中兩國發展雙邊關系提供真知灼見。

  2009年1月,中美建交30周年紀念日前夕,布熱津斯基說,中美在金融危機挑戰面前各自承受國內壓力,必須努力尋求只有以合作方式才能找到的共同解決方案。中美“富有建設性的相互依賴本就是全球政治和經濟穩定的關鍵源泉之一”。

  2012年2月,理查德·尼克松總統訪華40周年紀念日前夕,布熱津斯基強調,對於中美關系,“我們必須培育它,我們必須促進它,我們必須擴展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