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獨家專訪:施燕華回憶愛人吳建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8 00:11:26


60年代中期開始,吳建民和施燕華先後為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做翻譯,施燕華曾參與過中美建交談判、《八•一七公報》談判等重要談判。圖為1980年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來華採訪鄧小平,施燕華(右二)做翻譯。(網絡資料照)
 
  “只要我們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

  吳建民生前曾在多個場合說過一句令人感動的話,他說,“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因為我還要照顧自己的太太。”實際上,由於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吳建民、施燕華夫婦兩人在工作早期往往需要堅守在各自崗位,聚少離多是常事,如此伉儷情深,不禁讓記者感嘆與疑問,這樣深厚的感情基礎來源於哪裡?

  “我們兩個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施燕華笑著回憶說,兩人最開始參加工作時就是“同行”,均就職於外交部翻譯室,吳是法文翻譯,施是英文翻譯,“但他做高級翻譯的開始時間比我早得多,他開始工作的時間也比較早。”她告訴記者,當吳建民開始給毛主席、周總理做翻譯時,她才剛剛進外交部,“作為新人什麼也不懂,他比較幫我。”兩人經常就翻譯問題在一起推敲、討論,也就慢慢熟悉起來。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對外交伉儷養成了每天晚上散步的習慣,不管天氣如何,哪怕有時忙工作到夜裡,也要一起去院子裡散步一小時。“我們在一起能說的太多了,說說家裡的事,說說出差的見聞,還可以談談國際形勢。”說到這,施燕華像一個還在熱戀中的女孩,向記者描繪著她與丈夫吳建民會聊聊去非洲出差會見領導人有什麼樣的印象,和周總理在一起有什麼樣的印象,不管是什麼話題,兩人都能聊到一塊兒去。


  口徑難免“幹巴” 要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

  90年代中期,吳建民、施燕華夫婦成為外交部首對同時擔任大使的夫婦,因為兩人同年出生,屬相都為兔,便被媒體形容為“雙兔傍地走”。兩人在開展外交工作方面,少不了相互交流、相互扶持。談到此事,施燕華稱丈夫吳建民在外交工作上,對自己的幫助非常大,“他主要幫助我如何向外國人講述國家的立場”。

  在與其他國家的交流溝通上,施燕華稱讚丈夫,“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他都很動腦子。”她舉例,針對當時發生的熱點問題,國內都會給出統一的口徑,口徑不長往往只有四五行,“對我們立場的表述非常精練,比如我們支持什麼,反對什麼”,但難免會有點“幹巴巴”,說起來比較籠統,若一字一句完全按照口徑和別的國家談,也很“幹巴”。

  對此,吳建民經常告訴施燕華,“這個口徑只是給了你一個範圍,你畫一個框,你講的時候不要出這個範圍,但你不一定要用官方語言來講,你要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來講,加上你的理解和體會,當然你的理解不要離開我國的立場。”

  施燕華說,這些話對自己非常有啟發。那時國內外發生事情後,施燕華都會去認真體會這些口徑,再用外國人能接受和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