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網路報:還要推“前瞻”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6 10:42:05


 
  王國材進一步指出,過去因運量不足而不讓案子往前走,但如此一來案子就停滯了、公共運輸使用率也因此停滯不前,最後造成城鄉差距擴大;但無論新竹、基隆,歷經10個月的評估,確實是有潛力的才會納入,不是盲目地挑選。王國材更直言,舊思維必須改變,不能一成不變,否則難以邁入新的階段。只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交通部”前部長陳建宇日前對此特別致電媒體提出5點質疑:一、端出42本可行性報告,騙自己也騙別人;二、供給導向失敗,要承擔比貪污可怕的罵名;三、比起爭論誰為主,應重視智慧運輸、區域發展;四、別忘建設都是舉債,沒有財務評估會成苗栗第二;五、不可行就要拒絕,別因“總統”一句話就要全力達成。陳建宇最後指出,前、後任部長其實是在專業上做辯論,希望台灣未來可以更好。 

  實際上,若是該計劃真如王國材所言,是經過10個月的評估,試問為何在“行政院”記者會上,與會的各部會副首長完全不知道計劃詳情,逼得“行政院”院長還得再花將近3小時向記者說明嗎?這是多麼可怕的決策模式,各部會首長對計劃內容所知有限,試問未來要如此執行?更何況膨脹運量的結果,就是必須面臨不知何時才能轉虧為盈的險境,對政府已捉襟見肘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 

  君不見當初高雄在蓋捷運時,估計運量是每月有45萬人次,如今通車已經9年了,2016年的月運量才達到17萬餘人次,更說明事先準確評估的重要性。偏偏高雄市府又在為高雄輕軌畫大餅,表示完成後將引動大爆發的“綠色通勤族”,不僅改變高雄人用汽機車的代步習慣,還能增加至少400萬觀光旅次、113億元產值。高捷殷鑑不遠,難道不該審慎評估嗎? 

  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自從推出以後,就充滿許多爭議,即使“行政院長”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外界的許多疑慮仍然未解,再加上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強推,更使疑慮加深。為了避免蓋蚊子館而債留子孫,政府實應考慮暫緩推動前瞻建設計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