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印法再續前緣 聯合研製防空導彈為哪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2 17:16:06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近日,據外媒報道,歐洲導彈集團在印度防務展上展示了一種法國和印度聯合研製的SRSAM艦載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模型,目的是替代印度海軍裝備的以色列制巴拉克-1艦載防空導彈。同時,也為彌補印度國產阿卡什防空導彈不適合上艦的缺點。那麼,一直想在防空導彈領域自力更生的印度為何要找法國合作?

  印法10年未了情

  早在2007年,印度就開始同法國談判引進大名鼎鼎的米卡導彈製造技術,在國內生產更名為馬特裡防空導彈。談判歷時6年,雙方在2013年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在備忘錄中約定了雙方在導彈研製中的分工比例,並遞交印度國防部等待批准。

  豈料1年後,新總理莫迪上台,印度政府再次打出軍事裝備國產化牌,叫停了與法國聯合研製的導彈項目,轉而支持30年前就已開始研製的阿卡什國產防空導彈。

  一方面,國產的阿卡什導彈雖然征服了印度空軍和陸軍,但始終未獲得海軍認可。印度海軍認為,阿卡什導彈不適合部署在軍艦上。 

  另一方面,可能是印度和法國談了10年,日久生情,法國摸清了莫迪政府的心思,給出了量身訂制的方案,才有了本次的再續前緣。 

  替換現役“洋媳婦” 

  阿卡什導彈立項於1983年,仿制於蘇聯於1967年定型的SA-6防空導彈,由於印度軍工業基礎薄弱,歷時30餘年研製,直到2012年3月陸基型導彈才開始小批量生產。 

  2015年莫迪上台,阿卡什導彈被強行複活,並獲得了陸軍和空軍的採購。即便如此,苦命的阿卡什導彈也沒達成一統三軍的願望,印度海軍的不買賬給其留下了遺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