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7 15:36:47


 
  首都醫科大學精神心理科醫師王子行說,不少學術期刊涉及多個學科,為盡可能節省辦刊成本,一個大的專業下可能只安排幾名編輯。醫學領域包羅萬象,審稿人不一定對所有稿件涉及的領域都熟悉,因此,同行評議人的意見是編輯的重要參考,也成為論文學術質量的“保險閥”。

  既然評審環節如此重要,那麼刊物為何允許論文作者自薦“把關人”?這樣是否很容易導致造假行為的發生?王子行說,評審人的選擇,一部分是刊物通過自己的渠道選擇的,還有一部分是通過自薦方式。這是因為刊物編輯對投稿人研究的領域和專家並不一定熟悉,挑選審稿人有困難,所以希望通過作者自薦的方式進行專家評審。彼得·巴特勒稱,讓作者自薦評委,是通過一種“以信任為基礎的”方式緩解上述難題,“如果有人蓄意去規避系統,他們有可能會得手”。

  不過,面對“如果編輯多打一個核實電話就能識破造假”的批評,彼得·巴特勒承認,“施普林格作為出版商有責任確保出版過程盡可能順利進行,並符合倫理要求,同時也有責任以創新的工具來應對新的挑戰。因此,施普林格將繼續投資開發更多用於評審人身份驗證的先進系統,以防範今後發生類似情況。”

  焦點三:論文作者是造假中介的“同謀”還是“躺槍”?

  施普林格方面稱:“目前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曉這些機構假冒評議人的計劃”。中科協方面稱,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投稿人參與了造假行為。

  據悉,國際論文投稿人聘請第三方公司提供語言潤色服務的情況普遍存在,在正當範圍內也是允許的,主要是因為有些投稿人外語不夠好、不熟悉流程。

  記者從丁香園了解到,此次曝光涉及的524名醫生中,有人確實不知情。一位北京某著名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看到自己名列撤稿論文作者,表示非常冤枉。該醫生稱,自己確實對該論文所涉研究有一定貢獻,但“投稿什麼的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是通過第三方中介投的”。據了解,除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外,一些署名靠後的人員,往往只參與論文的次要部分或者僅屬於同一項目組,在論文發表過程中屬於次要角色,因此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被列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