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希望國有企業這樣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5 10:25:43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極為重視,在他心中,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3月7日,他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次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我黨長期執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大國之復興,必有國企之雄起。國企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要件,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以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國有企業大多處於關係國家安全、經濟命脈和民生的關鍵領域或重要行業,在國家安全和發展中至關重要。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地位,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必須要有一批又強又優又大的國有大企業、大集團。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許多企業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具備了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像國有企業領銜發展的中國高鐵、中國航天、中國裝備等,已經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金字招牌,成為“國家名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對於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國家競爭力和民族凝聚力,極為關鍵。

  習近平希望國有企業這樣做

  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必用國企之力。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是為克服私人資本的逐利性、盲目性而誕生的,是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國有企業代表全民的福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在更優程度、更高層次上配置資源,更利於宏觀調控的權威性與控制力。為了快速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共同富裕,既需要推進市場經濟改革,也需要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屬於全體人民,公有制經濟是全體人民的寶貴財富,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必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國有企業對整個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始終是鞏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強物質力量。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

  習近平希望國有企業這樣做

圖為:2017年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的審議。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根本途徑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習近平指出:“現在是市場經濟,哪裡有優勢,哪裡要素齊備,哪裡就具有集聚的優勢。對國有企業發展,政府的作用更多體現在支持、扶持、杠杆作用,但沒有現存的‘金娃娃’擺在那裡。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他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

  習近平希望國有企業這樣做

  堅持三個“有利於”。習近平指出:“要堅持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方針,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企改革的效益要求。“保值”,要求資本存量不流失、價值不貶值;“增值”,要求資本在既定價值不變的存量基礎上創造新的價值增量。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是在國內多種經濟並存競爭發展和國際經濟競爭較量的雙重市場背景下,對作為整體的國有經濟適應市場、立於不敗和發展壯大提出的核心要求。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是對國有經濟增強控制力和影響力的要求。“三個有利於”為深化國企改革提供了目標指向、實踐依據和檢驗標準。

  把握“強優大”的實質。做強、做優、做大是對國有企業的全面要求。做強做優體現質的要求;做大體現量的要求,質是量的前提,量是質的擴展;質量統一,缺一不可。“做強”主要體現在:內生活力強,產權結構合理,激勵約束制度健全;控制力強,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發揮主導作用;影響力強,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在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抗風險能力強,能夠抵禦國際國內經營風險和腐敗風險。“做優”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業績優,市場競爭力強,主要經濟指標達到同行業一流水平;企業公司治理優,法人治理結構健全,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企業布局結構優,資源配置效率高,占據產業鏈價值鏈高端;企業品牌形象優,模範履行社會責任,做模範的企業公民。“做大”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布局優化和質量提高基礎上,保持必要的規模和數量,確保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本質;企業達到規模經濟水平;在不同產業和地區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別,但必須保持一定的量。
  (來源:國際在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