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海霞:耐得住寂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7 15:49:17


政協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徐夢溪攝)
 
  我講一個小故事,我有一年擔任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的主考官,當時有一個孩子,他就因為特別喜愛中國的漢字,去研究半年時間,背了三本辭典,而且都是像《康熙辭典》那樣的辭典,而且不僅背,他還去琢磨,古人是怎麼造字的,他就用這個辦法參加比賽。結果考題當中有一個問題他真的不會答,不知道那個字怎麼寫,他就在現場自己造字,居然成功了。評委老師說他有道理,就讓他順利過關了。我覺得由此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今天的青少年依然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東西。

  其實不僅僅是文藝綜藝類的節目關注中國文化,就像我主持的《新聞聯播》節目,剛剛過去的春節里,大家都注意到了老百姓自拍的的“厲害了我的國”,在百度搜索量已經超過了1個億,還有像街景式的海采,《一路回家》、《天下父母》等等這些都獲得了非常好的收視。有一個觀眾說《新聞聯播》怎麼成了催淚彈,很多觀眾看完以後直戳心窩子,戳中了他們的淚點,但是就算哭,他們也特別喜歡看,也願意看。為什麼這些節目老百姓這麼愛看?為什麼這麼火呢?我也跟我跟節目組主創人員聊過天,問過他們這個問題。我發現大家的回答有一點是非常相似的,中國文化尤其是到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去挖,你能挖出很多東西,那是一個大寶庫、是一個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詩詞大會》就是源於我們中國人從小就背的唐詩宋詞,《漢字聽寫大會》也是中國人都要寫的漢字,像新聞裡面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們溫情的表白,就代表了中國人的愛情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春節過年的時候一家人照一個全家福,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家庭觀,過年的時候闔家團圓,這就是我們的中國文化。

  記得當年馮友蘭先生談到中國的文化有一句話,他說“蓋舉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亘古亘今”。這說明我們中華文化在全世界文明當中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基因非常強大、非常優秀,所以才會不斷地選擇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句話,如果我們拋棄了傳統、丟掉了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我覺得說得特別好。所以,我們的中華文化就是一個大富礦,我們需要不斷地從中挖掘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去傳承它。但是這個主創人員也跟我說,做這些節目真的挺不容易的,為什麼?像詩詞大會前期醞釀、籌備、研發超過一年的時間,前期投入非常大,而且這些主創人員要背著什麼樣的壓力,就是不知道這個節目播出以後到底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結果未知是一種壓力。周圍那麼多媒體都出現了很多好的綜藝類節目,對他們也是壓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編導需要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要奉獻,要不斷創新、打磨。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我們媒體人的堅守,他的奉獻,他對於中國文化的責任,真的不是說一句空話,他就體現在一個一個節目當中,實實在在的節目,一條一條新聞片子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