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錫文:從東北地區玉米生產看農業改革成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6 16:11:50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提問(中評社 林艶攝)
 
  所以總的來講,我們當前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是在回應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國內的需求,由於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滿足國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新需求。要由需求來決定生產,而不是像過去短缺時期是供給決定需求。第二,應對國際市場的壓力。我國農業人多地少,在土地密集型產品上,和國際市場相比,成本比較高,價格比較貴。正是這樣的情況,同樣的產品,如果你比人家貴,那你生產出來可能就賣不出去,消費者和經營者會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去尋求價格更低的產品,這也就是前幾年為什麼我們的玉米不斷增產,但是進口的數量也在增加。只有通過提高農業的效益,讓我們的成本降下去,效益提起來,才能讓中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比如玉米,經過一年多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目前的玉米價格和進口價格差不多了,如果進一步向前推進,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品種都需要作出這樣的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謝謝。


  (中評社報道組:林艶 徐夢溪 郭至君 束沐 支援記者:李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