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總理稱呼的那些“煤亮子”現在咋樣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2 10:03:54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張德明至今記得在礦井坑口遇見李克強總理的那個上午。那是2016年1月5日,山西焦煤集團西山官地礦的一撥工人剛剛結束夜班,從井下返回地面,迎面碰上正準備下井的李克強一行。
  總理一一與滿臉黝黑的礦工們緊緊握手。他說:“你們常年在黑暗的井下工作,卻照亮了他人。有人說你們是‘煤黑子’,我說你們是‘煤亮子’。你們不僅是山西的脊梁,更是國家的脊梁。”
  一句“煤亮子”,成了過去一年裡官地礦上最流行的話。
  2016年第一個工作日,李克強來到山西實地考察“去產能”。甫一抵達,總理即召開煤炭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座談會。他明確要求: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化解過剩產能。
  與全國千千萬萬的煤炭工人一樣,對於煤炭行業去產能,官地礦綜采一隊副隊長趙宏龍最擔心的,就是丟了端了十幾年的“鐵飯碗”。座談會次日上午,正在官地礦300米深的井下工作面作業的趙宏龍,見到了深入礦井考察的李克強。
  “總理問我收入好不好啊,家裡幾口人啊,開支要多少啊,都是些我們當時生活中最實際的問題,問得特別細。我們身上手上全都黑乎乎臟兮兮的,總理一點也不嫌棄,還和我們一一握手。當時心裡那個熱乎啊!”趙宏龍回憶起一年前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
  經歷了煤炭行業近年來不景氣帶來的壓力,趙宏龍覺得,總理親自下礦井看望大家,本身就是莫大的鼓勵。
  兩個月後,美國彭博社記者在“兩會”記者會上向李克強發問:中國將如何解決好保持經濟的一定增速以及避免可能會產生不穩定影響的下崗問題?
  “我們必須做到產能要去,但大量職工的飯碗不能丟,而且爭取讓他們端上新飯碗。我們要做到的是‘雙贏’,在去產能、促發展、穩就業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總理回答。
  緊接著,國務院常務會兩次專題部署去產能及職工安置工作,明確確定了包括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獎補資金用於分流安置職工在內的多項政策。
  李克強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必須做好職業培訓和保障托底,不能出現大規模失業潮,“要保證企業多餘人員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
  事實是,山西焦煤集團2016年共關閉7座礦井。工人們一部分被安排到其他礦上繼續工作,其餘的則由集團負責培訓,隨後轉崗到相關的服務業崗位上。
  2017年春節前夕,李克強在《彭博商業周刊》發表的署名文章裡公布了中國“去產能”成績單:2016年壓減落後過剩鋼鐵產能6500萬噸以上、煤炭產能2.9億噸以上,轉崗人數達到70萬。
  “我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鋼鐵、煤炭產能分別壓減1.4億噸和8億噸,使相關行業恢復更加健康的基本面。與此同時,政府還聯手企業,為轉崗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再培訓。”總理在文章中寫道。
  在山西考察煤礦時,李克強曾說:“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能只盯著老產業,更要注重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等新動能,打造‘雙引擎’,為傳統產業減少富餘人員、拓展新的就業創造條件。”
  循此思路,山西焦煤集團去年6月成立了“雙創”基地。在目前已入駐的26家公司中,70%是由集團職工創立的。
  作為一名普通井下工人,張德明尋思,不能光指望國家給安排工作,自己也要勤於學習。如今,他利用學過機電的特長,業餘時間幫礦上維修損壞的零部件,一年下來大約節省60多萬元成本。
  “我們咋也不能辜負總理的鼓勵和期望啊!”他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人民日報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