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媒:美海軍改裝4艘核潛艇應對“反介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1 18:10:30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美媒稱,“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作用是在爆發核戰的情況下摧毀城市和軍事設施——更準確地說,是用於威懾敵人不要發動核戰爭。然而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認為不再需要保留全部18艘該級潛艇用於核威懾,於是將4艘改裝成為發射“戰斧”對地巡航導彈的巡航導彈攻擊型核潛艇。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28日文章,相較於同級別潛艇,“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可攜帶更多常規火力,因為它的24個導彈發射管最初是為體積龐大的“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而設計的。其中22個發射管改裝為“戰斧”巡航導彈發射系統,分別配備7枚“戰斧”,共計可發射154枚巡航導彈,而且所有導彈可在6分鐘內從水下連續發射出去。這很可能比一整支水上部隊的巡航導彈武器裝備更強大。

  每枚“戰斧”巡航導彈的造價超過150萬美元,能通過GPS導航向遠達1000英里(約合1609公里)的陸上目標投放重達1000磅(約合454公斤)的彈頭。順便說一句,這意味著“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在滿載時搭載了價值超過兩億美元的導彈。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是一艘多任務型潛艇。其剩餘的兩個發射管經過改造,可以部署超過60名執行特殊任務的“海豹”突擊隊隊員。這兩個發射管還可用於發射水下無人潛航器、“海豹”運載工具、小型潛艇、聲呐浮標及其他水下傳感器。

  相較於配備“三叉戟”彈道導彈的同級潛艇,這幾艘巡航導彈核潛艇改裝後不久就執行了更為引人注目的任務。2010年,針對中國的導彈試驗,“俄亥俄”號、“佛羅裡達”號和“密歇根”號潛艇一同參加了一次武力展示,大約在同一時間分別從迪戈加西亞島、菲律賓和韓國附近海域浮出水面。2011年,“佛羅裡達”號核潛艇向利比亞空中防禦系統發射了93枚導彈,以支持“奧德賽黎明”行動。除3枚導彈外,其他導彈都命中了目標。這些導彈為反卡扎菲聯合部隊戰機在利比亞上空展開空襲行動掃清了道路。這是“俄亥俄”級核潛艇首次在實戰中發射導彈。

  這些發射巡航導彈的龐然大物的行動目的何在?為何不使用水面戰艦發射遠程“戰斧”巡航導彈,又為何不派遣使用成本低得多的精確制導彈藥的航母攻擊機?原因非常簡單,這種隱形的核動力潛艇可以更接近敵方的海岸線,而不會被發覺。這使其能夠打擊內陸目標,展開大規模導彈攻擊行動,同時不像水面艦船或空中機群那樣容易暴露。

  具有殺傷力的新型遠程反艦導彈,比如俄羅斯的“口徑”巡航導彈,可以從陸地、空中或海上平台進行發射,這讓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船在近海水域行駛非常危險。相形之下,由於核反應堆的噪音極小而且具備潛入水下執行遠程任務的能力,核動力潛艇極難被偵察和跟蹤到。在“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發射導彈前,敵方將難以偵察到它——而且在發射導彈後,該潛艇會向深海下潛並悄無聲息地離開,躲避反擊。

  然而,“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令人敬畏的火力將只會再存在10年左右,這期間“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將逐步由新型的“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取代。常規對地攻擊的角色將交給“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但在此之前,這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仍將是世界上配備最多巡航導彈的核潛艇,將提供具有潛在破壞力的工具,以包圍並反擊採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敵人。

  (來源:參考消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