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網絡右翼”是群什麼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3 10:24:06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編者的話:隨著日本APA酒店擺放右翼書籍事件持續發酵,日本一個特殊的群體——“網絡右翼”進入人們的視線。這個不顧鐵一般的歷史事實,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群體,在各界對APA酒店老板元穀外志雄一片強烈譴責聲中,如同打了雞血般上躥下跳,在網絡論壇、社交媒體上發表各種支持元穀外志雄的激進言論。日本社會在不斷“向右轉”,但在日本政治光譜中,右翼也有等級之分,“網絡右翼”在虛擬空間狂刷存在感,然而,即便是傳統右翼也視他們“無知”,上不得台面。

  “他們是一群寄生於網絡,經常大放厥詞、狂刷存在感的‘宅男宅女’;他們外表普通,讓人沒興趣看第二眼;他們思想十分極端,極端到引起他人的強烈興趣”

  “他們有熱情,但是很無知。”這是《環球時報》記者與一名日本傳統右翼政客私下聊天時,他對“網絡右翼”的評價。“網絡右翼”,顧名思義,是一群平時寄生於網絡,經常在上面大放厥詞、狂刷存在感的“宅男宅女”。他們一般外表普通,普通得讓人絕沒興趣看第二眼;他們的思想又十分極端,極端到引起他人的強烈興趣。

  拿這次APA事件來說,該酒店放置右翼書籍的行徑被曝光後,在一些網絡上,日本網民竟一邊倒支持APA。有人說“因為這件事對APA酒店黑轉粉”;有人說:“正好可以借此機會減少中國遊客人數”“聽說有中國遊客偷了日本酒店的馬桶蓋,APA的沒丟吧”。

  說起日本“網絡右翼”的起源,要從上世紀90年代日本進入“網絡社會”開始。二戰之後,無論左翼還是右翼思潮,都是精英知識分子主導著社會輿論,底層民眾的聲音很難順暢表達。1995年後,互聯網在日本迅速普及,底層民眾壓抑已久的各種不滿,通過網絡如大浪般衝擊著傳統媒體的脆弱堤防。進入21世紀後,社交媒體推出的各種“網絡社會服務”,將“志趣相投”的日本網民成功聚攏成為群體,“網絡右翼”也應運而生。這些人有著顯著的“被害妄想症”,覺得日本目前的意識形態已經無法支撐國家的發展,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中國、韓國等強加給日本各種“錯誤觀念”,阻礙了“民智”覺醒。

  早在2008年,日本大阪大學隨機抽選1000名網民進行“網絡右翼”傾向調查,結果發現3.1%的人有極端右翼思想。主要特征有三:一,徹底否認日本侵略歷史,對中國、韓國完全沒好感;二,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支持日本擁有軍隊;三,每天游弋於“2CH”等右翼論壇並發表“偏激言論”。

  根據官方數字,截至2015年末,日本共有網民1.0046億人。按3.1%的推算,日本“網絡右翼”超過311萬人。而且近年來由於安倍政府大肆宣揚右翼主張,這個數字只增不減。

  這300多萬“網絡右翼”,20歲到40歲是其主力。其中,84%是男性,女性占16%。儘管如此,一些三四十歲的家庭主婦,因空閑時間較多,常在網絡上煽動“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成為令人吃驚的“家庭主婦網絡右翼”。

  不過,關於“網絡右翼”,也有其他說法。1月21日,“日本網”刊載日本政論人士古穀經衡的文章,古穀在文中稱,他於2013年進行的調查發現,“網絡右翼”集中於大城市,多為40歲左右,這些人的年收入比同年齡段的人稍高,大部分上過四年制大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