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鮑勃·迪倫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 好友代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5 13:31:38


 
  【“荒涼的街巷”】

  “在我看來,鮑勃·迪倫得獎算是實至名歸,”對迪倫深有研究的紐約大學音樂副教授菲爾·蓋德斯頓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因為音樂的製作融合了不同的過程,相當於把不同的媒介融合在一種藝術形式裡,精巧地結合起來。”

  的確,迪倫的許多作品有它們作為歌曲格格不入的地方。1965年《重返61號公路》專輯中這首《荒涼的街巷》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為一首歌,《荒涼的街巷》非常冗長,歌詞也有多處讓聽眾難以理解,然而這首歌在文學性上卻達到了迪倫作品的一個巔峰。

  11分鐘的歌詞裡,迪倫使用詩歌中的抑揚,歌詞押韵非常規律。內容上,這首歌糅合歷史、虛構及《聖經》元素。除此之外,很多唱段都直擊社會事件。

  例如開篇的一段:“他們把私刑絞死的照片當明信片出售/他們護照都刷成咖啡色/美容院裡擠滿了水手/至此巡游來了馬戲社。”意指1920年發生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場暴力事件。當時,一名白人女孩和她的同伴聲稱受到馬戲團成員性侵,5000名民眾打傷15個警察後,把6名馬戲團成員從拘留所拖出,經民眾審判後其中三人被處以絞刑。他們絞死的照片被制成明信片出售。但後經調查,死者無一參與性侵。此事當時引起很大反響,被認為是美國社會公平性缺失的表現。

  整首歌充斥著類似的社會聯想,又不乏文學元素。許多人將《荒涼的街巷》和T.S.艾略特的《荒原》聯繫起來。這篇歌詞也被收錄在2006年《牛津美國詩歌讀本》中。

  “時代在變”,迪倫的一首歌曾這樣唱。畢竟,現在很少有人在日常交談中合轍押韵,很少人說話時帶有濃重的文學色彩。在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年代,我們略可體會文學的荒涼。文學作品層出不窮,但讀者對文學作品的熱情一年不如一年。

  至少在美國是如此。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範圍內表示自己保持閱讀習慣的成年人比例創下30年來新低。在谷歌的趨勢搜索上,自2004年以來,人們對文學相關話題的搜索逐年減少,現在人們對此類話題的興趣只有12年前的25%;具體到詩歌,人們的興趣下降了近一半。

  【“答案在風中飄蕩”】

  迪倫歌詞的文學價值不容忽視,在現今情況下,他用他“不入流”的旋律,將一句句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社會的抨擊唱入聽眾心裡。

  “我認為迪倫的歌詞在語言上非常有力量,同時完美結合了音樂和歌詞,傳達了我們文化中、社會中的訊息,各種運動中的情緒,”蓋德斯頓教授說。

  “這樣的歌曲一旦流行起來,會比當下的演講更能深入人心……畢竟,音樂和文學是互相影響的,”他補充說。

  關於迪倫得獎,爭議還在繼續,不同的觀點可能不會馬上消逝。也許多年以後,“答案,仍在風中飄蕩。”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