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審計署披露扶貧政策走樣案例 一億資金閑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6 10:24:23


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1.47億元扶貧資金閑置1年以上、32個扶貧項目不到位致使6000餘萬元的扶貧款打了水漂——審計署今天公布的“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公告”著重披露了扶貧資金使用中的諸多問題。

  審計公告稱,此次跟蹤審計發現了扶貧政策落實中的多個問題。首先是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3項扶貧政策措施落實中,存在扶貧到戶貸款貼息執行進度較慢、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其次是抽審10個省部分地區的扶貧資金統籌整合不到位,涉及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扶貧貸款財政貼息等資金1.47億元。

  審計還發現,有28個單位和11名個人通過偽造合同、虛假票據列支、虛報工程量等方式騙取套取、侵占扶貧資金,或在扶貧工作中借機牟利,涉及金額957.02萬元。32個扶貧移民安置工程等扶貧項目效益不佳,涉及資金6371.87萬元;煙葉產業基地公路硬化等5個扶貧項目推進緩慢,涉及財政資金1708.9萬元。

  審計公告還披露了多個扶貧政策走樣的案例。其中,2013年至2016年9月,《甘肅經濟日報》在報道甘肅省扶貧工作典型事例和經驗做法時,借機按照自行制訂的“廣告”收費標準,向30家市縣扶貧管理部門收取費用125.4萬元,2015年開設的《“1236”扶貧攻堅系列報道》專欄和2016年開設的《脫貧攻堅在路上》專欄刊登扶貧宣傳文章28篇,收取費用95萬元,平均每篇收費高達3.4萬元。相關市縣扶貧管理部門用財政資金支付了上述費用。

  此外,2013年至2015年,甘肅省環縣、康樂縣六合碧養殖專業合作社、康樂縣德隆良種畜禽有限責任公司等9家企業、合作社,以及渭源縣兩名個人,通過重複申報或編造、偽造營業執照、貸款合同、幫扶協議、工資單等資料,騙取套取扶貧貸款貼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等財政補貼資金439.8萬元。此外,2009年至2016年,甘肅省環縣7名村幹部及村委會工作人員侵占、挪用村級扶貧互助資金6.8萬元用於償還個人貸款等支出。

  審計公告還指出,一些扶貧項目因後期管護不到位或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未落實等原因,建成後閑置廢棄或者種養殖成活率低,項目效益不佳,無法實現預期扶貧效果,甚至形成損失浪費。

  2014年至2015年,黑龍江省甘南縣共組織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2個,計劃幫扶3229個貧困戶脫貧。但截至2016年9月,由於部分項目未實現與具體幫扶對象有效對接、項目建設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實際僅對接245戶幫扶貧困戶,且均未實現脫貧目標。

  2012年至2015年,陝西省商洛民樂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申報並獲得“產業扶貧園區項目”等4個項目財政扶持資金1230萬元。審計發現,項目實施方案中所附的1386.08畝土地租賃合同為虛構,公司實際與農戶簽訂土地租賃約300畝,未實現預期建設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