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又是一個蒙著眼睛過日子的政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09:24:36


 
  把完成文書作業當成完成計劃,以為效益就會滾滾而來,是過分的簡化及盲目的樂觀。撇開業界一直對這些計劃內涵的嘲笑與批評不談,這些計劃要能落實到發揮效益,對產業與經濟有貢獻,終究要靠企業的投資。但由企業界的反應與憂心來看,顯然民間投資意願仍然相當低落。 

  執政團隊“明年景氣預期比今年更好,大環境會對政府較為有利”的樂觀,是對景氣循環統計數字的誤解,也是對風險的無知。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2.06%,較8月預測的1.99%高,全年經濟成長率篤定可“保1”,在去年連續3季經濟衰退後再拉出連續2季正成長,這波經濟谷底算是已經通過。但問題是即使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1.88%可達成,或甚至如“國發會”所說的“一定可破2%”,但這值得欣慰嗎?老實說,無論保2或1.88%,都是低成長率。 

  這代表台灣面對的可能是L型的經濟走勢,而非V型走勢,即經濟不再下滑但復甦力道微弱,持續保持在低度成長。事實上這幾年幾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幾乎都是出現L型復甦─日本固然在低檔徘徊多年,歐洲也是如此,今日復甦力道較強勁的美國,在金融海嘯的谷底後,也是花了多年才出現明顯的復甦;甚至大陸這3年也陷入增長放緩的L型。 

  島內經濟風險極高,外部風險不低。除了大陸經濟勉強可以樂觀外,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帶來的不確定性,至今仍無人能評估,單以其貿易保護主義基調而言,倚賴出口貿易的台灣經濟,顯然只見其弊難見其利。我們單由出口與外銷訂單在9月表現良好,10月又不如預期,就可看出經濟尚未進入平穩向上趨勢,波動與風險仍高。 

  外部不確定風險增加、內部消費與投資雙冷,執政團隊不該低估風險、過度樂觀,卻對企業界看淡前景因而減少投資,甚至如興航般趁早打包解散的事實視而不見。要務實推動法令改革、開放改革,打好投資環境,才可能見到產業升級、經濟上揚。若還是一廂情願以為“計劃完成投資就來”,那麼,這個政府與那個蒙著眼睛過日子的政府,又有什麼不同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