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際觀察:俄羅斯對美國強硬出擊的背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3 16:05:34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俄美在敘利亞的有限合作暫停,兩國並未走入“新冷戰”。以其目前的經濟體量,俄羅斯無力對抗美國,更何況俄美都無動員舉國之力再起新冷戰的意願。同時,西方國家之間也矛盾重重,並未形成一個聲音對外,因而也不可能形成冷戰時期的國家集團間對抗。

  分析人士的普遍共識是,作為實力相當的核大國,即便在歷史上對抗最激烈階段,俄美兩國也會避免擦槍走火引發直接武裝衝突。

  從俄羅斯方面看,敢於強硬出擊,俄也有自身“底氣”。其一,“統一俄羅斯”黨在剛剛舉行的國家杜馬選舉中獲得超過半數席位,可看出俄執政黨地位穩固、國內政局穩定,使普京可堅持強硬外交立場。其次,美歐對俄實施制裁已超過兩年,俄政府官員多次表示,俄工農業諸多領域已適應了制裁下的生存環境,今年上半年俄經濟下降幅度收窄,第三、四季度俄經濟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而此前西方國家大肆鼓噪的俄經濟崩潰論並未成為現實。

  此外,俄羅斯在選擇對美強勢出擊的時機上也有其考量。現在不僅美國面臨總統選舉,法國和德國也即將舉行領導人換屆選舉。在關係轉圜幾乎沒有任何空間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得不重新思考與美歐關係發展的基調。對俄來說,調整政策,等待時機,不失為一種選擇。

  俄羅斯《觀點報》12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俄美兩國此輪交惡,始於美國“棱鏡門”事件洩密者斯諾登前往俄羅斯避難的2013年夏天,已延續3年多。其間,俄美關係幾經反覆,多次出現高烈度衝撞,如烏克蘭危機之後的激烈對抗,但雙方每次都能在衝撞之後恢復相對平和的狀態。這種持續較量實際是相互施加壓力的“神經戰”。此番交惡儘管強度大、危險性高,但雙方應該會找到緩和關係的辦法。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