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劍 |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作者 鄭劍)蔡英文上任後首次“雙十講話”兩岸關係部分,基本堅持了5月20日就職講話的基調,各界輿論多認為“不出所料”。蔡的這個講話,一是強調了“5·20講話”的核心內容,稱“我的每一句講話都未曾改變”;二是顯示了趨向強硬的姿態,重申“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三是提出了“維持現狀”的“更積極意義”,似乎擺出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新架構的姿態;四是推出了“對話”的明確主張,表示“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通篇看來,有進有退,但基本立場未變。在關鍵的“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問題上,沒有表現出實質性超越“5·20”講話的新“善意”。故其“維持現狀”的“更積極意義”、“中華民國”及“對話”等主張的積極面,難以落實到未來兩岸關係的實際運作中。
應當特別關注的是,這段時間以來,蔡英文借所謂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被拒事件,發表了一系列兩岸關係言論。其中最重要的,一是9月29日《給民進黨黨員的信》,二是10月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三是10月6日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四是10月8日在“南海爭議與亞太區域和平”國際研討會上致辭,第五是這次“雙十講話”。在《給民進黨黨員的信》中,蔡英文公開打出所謂“力抗中國壓力說”。此後的談話,雖然“鬥”的調門有所調整,改為“不屈服中國大陸的壓力”,還反覆重申一致性、可預測、可持續三原則,但 “9·29信”中發出的“公開對抗”的新信號不再收回。
問題的關鍵在於,蔡英文和民進黨這個“不屈服壓力”的宣誓說明了什麼?答案是:明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本立場。因為假如大陸對蔡英文和民進黨施加了壓力的話,那麼這個壓力的指向,無非是希望民進黨面對現實,從兩岸人民福祉出發,明確承認“九二共識”,以延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這一點,蔡英文和民進黨、台灣社會各界早就心知肚明。如此一來,“力抗”或“不屈服”“壓力”的核心內涵,只會是不承認“九二共識”。此舉不是明確政治立場還能是什麼?
假如蔡英文和民進黨競爭和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的話,就應當對“中華民國”歷屆政府的一切概況承受,這其中自然包括“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和核心意涵。後屆政府固然可以推出自身施政的新政策、新主張,但不能隨意解釋或不承認前屆政府與人民之間達成的法律契約、與境外有關方面的達成的協議約定。否則,如何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信用? |